青年时评|为走偏的饭圈,注入人间清醒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紫薇
又是一年选秀决赛夜,4月24日,即将有11位少年组成“国际男团”,在《创造营2021》的舞台上正式出道。
然而在不少外人眼中,“天下苦饭圈久矣,饭圈苦集资久矣”。“追星”“粉丝”“应援”似乎已经成为“疯狂”“盲目”“冲动”的代名词。
近日,一条求助微博引起不少人的注意,发博的粉丝称:家里只有2万元存款,放在银行定期,但剩下的三四千都被自己拿去追星打投了。妈妈问我要钱,我该怎么办?
粉丝给偶像打投,为何如此“上头”?答案很简单,为偶像花钱,被很多年轻人看作是一个合格粉丝的“自我修养”。饭圈集资如洪水,早就不是新鲜事了,截至4月22日,在桃叭APP上可以看到,《创造营2021》某选手公开集资总额已超千万。
集资、打投、粉头、站姐……巨大的造星市场上,失控的不仅是藏在其后的资本游戏,更是被资本异化的偶像和粉丝。单纯的“追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变质的?
资本的投入和商业化是外力。对于部分粉丝来说,追星成了一份可以赚钱的工作,一套明星高清机场图可以卖到500元,选秀比赛的独家舞台图甚至价格上千。 在“追星”这条利益链上,每一个“粉头”都有利可图,冲锋陷阵的普通小粉丝,则在日复一日的“洗脑”中甘当免费劳动力,成了“待割的韭菜”。
独立思考能力的匮乏则是内因。青少年是一个容易被煽动的群体,尤其是那些在原生家庭中缺少陪伴、认可和引导的年轻人,为了能够在一个团体中感受到存在感,会很容易被别有用心的“粉头”诱导,把精力过度放在为偶像打投之上。
对于已经“走偏”的年轻粉丝,应该如何引导?让我们回归追星本质,劝年轻人冷静地想一想:你们追星时,追的到底是什么?
你们追的是偶像身上的闪光点。正如“始于颜值,陷于才华,忠于人品”这句广为流传的追星宣言,喜欢一个偶像,是看到了TA身上的优点,从偶像身上学到自己不具有的品质,与在舞台上逐渐蜕变成光芒万丈的偶像一起成长,让自己变成更好的人。
你们追的是偶像向上的正能量。综艺节目《奇葩说》中一位饭圈女孩说,身处的世界太现实了,身边所有人给的力量都源自身份,唯有偶像给了她没有杂质的力量——偶像就是粉丝的乌托邦。实际上,每个追星的人都希望自己能够从偶像身上汲取能量,自己的生活可能并不怎么如意,但是看到能量满满的偶像,就能忘记那些不开心。
你们追的更是自己还没完成的梦想。混迹饭圈十几年的资深粉丝小盼提起过一条自己印象深刻的微博——“不追星的人,大概永远不会理解那么一个人的存在,是真的可以影响个人选择的……我从经济转专业到传媒,都是受了他的影响,时至今日,我都感谢那份因他而起的勇气。”在一档名为《放学别走》的00后脱口秀节目中,节目主持人撒贝宁也曾一针见血地说:“追星其实你是在追自己,你其实是在为自己设计着一个你理想中的生活的人设状态,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其实最终追来追去,你追的是自己的影子……”
真正有意义的追星,绝对不是把自己的人生价值寄托在他人身上,而是从偶像身上看到自己的无穷可能性,看到美丽的风景和纯粹的梦境。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紫薇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