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英才|陆星宇:治愈不可愈
青年报·青春上海 盛夏
作为一家曾登上过央视新闻联播的基因科技公司,隐匿在上海青浦区某一园区内的易毕恩显得极为低调——不起眼的公司大门,简单纯粹的公司装修,一如它的创始人陆星宇,这个五年前从芝加哥大学化学生物方向毕业的85后海归博士,一心想要带领国人走出癌症所带来的阴影。
【创业契机】
梦想逐渐清晰
成长的过程中,陆星宇总是能从身边人的口中听到“癌症”两个字,对于年幼不知事的他来说,这两个字似乎就是死亡的代名词。
随着年龄的增长,“治愈不可愈”,陆星宇逐渐清晰了自己的梦想,并始终朝着这一方向不断努力着。一路从北大化学系走到芝加哥大学的化学生物学科博士,2015年的时候,陆星宇欣喜地发现技术创新已经到了可以临床转化的级别,便连毕业典礼都顾不上开,直接从美国冲了回来。
他想要用自己的一身技能,为“健康中国”尽一份力。
【创业经历】
只要样本检测达到一定数量,一定会有新的发现
“常规的健康体检项目只能在组织水平发现癌症,比如胸部X线、B超等,血清蛋白肿瘤指标物用于癌症早筛的准确性又较差,容易漏诊或引起不必要的恐慌。所以,一个更先进的、精准度更高的癌症早期筛查方式显得尤为重要。“在中国,由于癌症导致的死亡率占到了所有死亡数的30%,这导致很多人谈癌色变,觉得得了癌症就是‘等死’。其实,早期癌症和晚期癌症不是一回事,很多早期癌症的五年生存率高达90%以上,并且癌症发现越早、治疗越及时,治愈率就越高。”陆星宇告诉记者,在美国,多年的实践早就已经证明癌症早期筛查是最经济有效降低癌症死亡率的方式之一。
有了高精尖的科学技术,如何将其与国内的医疗应用实际结合起来成了陆星宇和他的团队一直在思索和解决的问题。通过将全球独享专利进一步优化和改良,易毕恩团队实现了血液中细胞游离DNA(cfDNA)中5hmC的高复集率和高准确度检测。团队利用这一技术,对超过万例的癌症血液样本和健康血液样本进行收集和检测。陆星宇表示,这一庞大的数量已经远远超过了很多成熟临床产品的实验规模,以及国内相当多在研大型项目。通过机器学习和大数据分析,易毕恩已经获得了多种癌症的早期筛查模型,并通过北京和上海的多家国内顶级医院开展临床合作,以最终实现早期癌症的高精准筛查。
在这个速度为王的时代,陆星宇所带领的易毕恩团队似乎游离于这份喧嚣之外,静默地坚持不断完善自己的核心技术。“如果我们做到10万例样本检测,会不会发现一些新的信息?我们还在不断推翻自己,希望它能够更灵敏,并在一些局部希望能做到更便宜。”陆星宇说,临床上是需要通过稳定性的验证的,做得越多,从数据中获得的信息也就更多、技术也才能更稳定。
实现全民健康,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治愈不可愈”也已经从陆星宇的梦想,上升为易毕恩的愿景。时代需要高调张扬、意气风发的热血青年,也需要这样沉静内敛、低调严谨的有志青年。
【创业团队】
志同道合的伙伴是公司成长的基石
易毕恩作为医疗行业的一员,也有着所有医疗企业共有的难点——工作强度较大、器械方面人才欠缺,因此,公司特别关注员工的成长发展和心理状态。易毕恩定期会为员工组织学术探讨、行业动态学习等讲座,将不断学习融入到每一个员工的心中。
创业至今,易毕恩始终保持着微乎其微的员工流失率。陆星宇认为,这和公司与员工始终保持同样的价值观有关。创业公司需要志同道合的伙伴,理念一致的员工就是创业途中最好的伙伴,打造一支精兵强队,员工得到了个人成长的同时,也为公司提供了更高的效率和价值。
【创业感悟】
创业是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开始需要勇气,也需要尽量周全的准备。时刻了解行业动态、踏准行业节奏、了解行业市场需求,对于未知的未来,创业者们能做的就是尽全力做好当下的所有准备。
我建议青年创业者们,尤其是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大学生们,可以不用急着直接踏上创业之路,先去其他公司吸取一点经验,锻炼自己,学习一些诸如公司架构、员工管理等相关知识,这些内容会在之后的创业道路上帮助你少走不少弯路。
青年报·青春上海 盛夏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