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系列评论|新征程,呼唤新一代的青春觉醒
2021-05-04 青年

本报评论员

风雨飘摇中的奔走呼号、国家危难时的挺身而出、民族存亡际的青年觉醒,1919年5月4日那一声声振臂怒吼,让思想的星芒,燃起青春的火焰。

星火一经点燃,便孕育着燎原之势。“五四运动的爆发,标志着一场新的伟大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开始,并由此引起一场广泛的深层次的马克思主义传播活动。”《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为此写下生动注脚。

从五四运动爆发到中国共产党诞生,时间只过了两年,中国历史就萌生了伟大的转捩点。领导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强起来,中国共产党以一百年的筚路蓝缕、披肝沥胆,书写了波澜壮阔的奋斗史诗。

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当前,全党正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坚持大历史观,将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中国人民近代以来170多年救亡图存斗争史、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结合在一起融会贯通地研习,当代青年就能更加纵深体悟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这16个字的深刻含义。

学史明理,青年人要在学习党史中领悟“世界之问”。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只有深入进行党史学习教育,当代青年才能回答好这三个问题,才能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才能明白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而是一场需要一代代青年奋进接力的新长征。

学史增信,青年人要在学习党史中呵护珍贵信仰。“惟属望于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百年前,陈独秀在《新青年》撰写发刊词,敬告青年用自觉和奋斗为国探索新的出路。“以中立不倚之精神,肩兹砥柱中流之责任……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李大钊用《青春》一文寄语中国青年爱国奋进。“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毛泽东在《湘江评论》中铿锵发问振聋发聩。正因为拥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和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在那些漫漫长夜里,这些五四运动的先驱者和共产主义的擎旗人目光坚毅、步履坚定,他们坚信属于中国的青春终将来临,并亲手缔造了焕发青春的中国。

学史崇德,青年人要在学习党史中弘扬光荣传统。波澜壮阔的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长河中,有无数刻骨铭心的故事与感人至深的人物,其中印刻着太多青年的身影。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一大批拥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矢志情怀和敢为人先革命品格的年轻先驱们,为人民抛头颅、洒热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有“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的奉献青年,有“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奋斗青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马不扬鞭自奋蹄的创业青年乘风破浪勇立潮头,追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研青年攻坚克难科技兴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一大批90后、00后党员、青年人破茧成蝶,在战疫场上挺身而出,在复兴路上接力前行……无论身处何时何地,一代代中国青年传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始终“听党话、跟党走,以一生的真情投入、一辈子的顽强奋斗来体现爱国主义情怀,让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始终在心中高高飘扬”。

学史力行,青年人要在学习党史中践行责任担当。百年来中国青年追求真理的心路历程,让百年后的当代新青年热血澎湃,也肃然起敬。在黑暗中散发出的点点光芒,汇成了熊熊炬火,照亮了百年来的前进之路,更启迪当代青年为国家奉献,为民族担当。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岁月,就是一部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历史。青年学习党史,就是要用实际行动回应百年来的青年担当,回应党和国家的殷切期盼,到党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服务人民、锻造青春。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当代中国青年是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的一代,生逢盛世,肩负重任。”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强调,广大青年要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广大青年要以国为大。爱国主义自古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爱国是本分,也是职责,是心之所系、情之所归。古有抗击匈奴的卫青、精忠报国的岳飞,近有“振兴中华”的孙中山、“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今有“我已无法返航,请你们继续前进”的航空勇士王伟、“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戍边烈士陈祥榕,无不诉说着厚植于血脉的爱国基因。这两年来,《我和我的祖国》《觉醒年代》等一批爱国题材的影视作品成为青年群体中的新“爆款”“顶流”,让更多青年也成为爱国主义最忠实的传承者和传播者。在党史学习中激发的爱党信仰、汲取的爱国力量,应成为青年前进的不懈动力。

广大青年要锤炼品德。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就曾强调,新时代中国青年要锤炼品德修为,不断修身立德,打牢道德根基。“人无德不立,品德是为人之本。”新时代中国青年要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善于从中华传统美德中汲取道德滋养,从英雄人物和时代楷模的身上感受道德风范,从自身内省中提升道德修为,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广大青年要勇于创新。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也强调,要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勇于攻克‘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在青春的定义中,创新必定是不可或缺的关键词,作为奔涌向前的“后浪”,必须勇立潮头、开拓进取、敢为人先,才能张开双臂拥抱住全新时代。

广大青年要勤学实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尤其需要青年人砥砺梦想、拼搏实干。在菁菁校园里如饥似渴、在广阔基层中脚踏实地、在科研第一线埋头苦干、在乡村振兴途中孜孜不倦、在志愿服务路上默默奉献……新时代的青年在不同的岗位上,人人都有奋斗天地,人人都有出彩机会。只要肩负时代重任,与国家发展同频,就能在真刀真枪的实干中成就一番事业。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在属于全体青年人的特殊日子里,在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再次响起五四精神穿越百年时空激起的宏大回声。“人类的生活,必须时时刻刻拿出最大的努力,向最高的理想扩张传衍,流转无穷……这样进行的发轫,才能配称新纪元;这样的新纪元,才有祝贺的价值。”百年前山河危难,青年理当自强;百年后民族复兴,吾辈更应自强不息。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无论时光如何流转,爱国与进步是永恒的青春航标,奋斗与奉献是永恒的青春旋律。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新时代,新征程,广大青年应将从百年党史中汲取的精神力量,转化为踏踏实实的砥砺行动。用奋斗致敬历史,用拼搏拥抱未来!

本报评论员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