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踪5年,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观、就业观变了吗?
2021-05-06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

近期,上海开放大学信息安全与社会管理创新实验室、上海市青少年研究中心、复旦大学社会治理中心联合发布了上海市大学生系列调查报告,调查跨度长达5年,涉及消费、就业、文化生活、社会心态等各方面。调查采用“大学—学生”随机抽样方式,分别从不同层次的高校、专科中抽取大学生样本,覆盖上海市范围16所高校4720名在校大学生。

当代大学生是“月光族”吗?00后大学生就业最看重哪方面因素?大数据中都有答案。

▎消费观 ▎

  相比“花光”,超七成受访学生选择“存钱”  

新新人类的消费观是怎样的?根据发布的《2020年大学生消费观调查报告》发现,相比2015年,当下大学生群体对于消费态度更为鲜明,消费观更个性化、时尚化,同时对消费行为的态度更保守。

大学生都是“月光族”吗?会存起多余的钱吗?相较于2015年,2020年受访大学生在面对“如果有多余的钱,我首先考虑存起来”时,选择“完全不同意”“比较不同意”和“无所谓”的比例都有所降低,而“比较同意”和“完全同意”分别为48.14%和27.03%,说明如今大学生更倾向于存钱而不是花掉。

一定要买名牌吗?与2015年同样问题相比,2020年受访大学生面对“购物首选实用,是不是名牌不重要”的命题时,“完全同意”达到31.95%,比5年前有较多增长,“比较不同意”“无所谓”和“比较同意”的比例都出现下降态势,说明5年来消费时注重商品实用性而非品牌的大学生越来越多。

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这样的透支消费很正常吗?面对这一命题,受访大学生的回答相比5年前有很大变化。仅有6.40%的大学生比较认同“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1.25%的大学生完全同意该说法,“完全不同意”透支消费的比例大幅上升,达到了37.39%,“比较不同意”的占比也有34.87%。这说明当今大学生出现了较为分明的消费意识,反对透支消费、提前消费。

报告显示,2020年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观趋于稳健、保守,更偏好储蓄,而非透支消费;更注重商品的实用性,而非品牌;攀比同辈和省吃奢穿消费风潮正在退热。何以出现这样的消费观?在将调查问题编设成消费指数,再通过以“疫情对中国经济影响是否短期”“中国就业情况是否能得到稳定调控”“中国经济未来能否平稳增长”三个维度测量新冠疫情对大学生消费指数的影响后发现,新冠疫情这一突发事件明显抑制了大学生消费行为的扩张,相比个体层面的因素,社会和经济前景的变化趋势对大学生的消费观影响更大,不论大学生的个体差异如何,他们的消费观和消费心理都普遍受到了疫情的波及。

▎就业观 ▎

  注重现实责任与理想价值的实现  

“金三银四”是求职旺季,不久前,上海召开2021届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推进会,要坚持并不断优化工作机制,千方百计促进高校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那么从2015年至2020年,95后为主体的大学生和以00后为主体的大学生的就业态度和观念有何差异?

通过数据发现,大学生在择业标准方面趋于理性务实,30.7%的大学生最看重“发展空间”,17.5%的大学生最看重“收入”,这两项排名前二。与2015年相比,“收入”的排位从第四上升至第二,所占比重从2015年的11.8%上升到17.5%。此外,选择“稳定”的大学生比例从5.9%上升到8.0%。这表明00后是享受成长红利最为丰厚的一代,他们在重视财富积累的同时也非常注重生活质量,所以在选择工作时可能会更加注重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如何选择就业方向?调查结果显示就业方向呈现多元化趋势。2020年数据显示,选择公务员、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的大学生比例为42.9%,14.4%的大学生选择“外资企业”,倾向于“自行创业”的比例为10.4%。值得一提的是,有9.0%倾向于主播、新媒体运营等“‘互联网+’新兴职业”。

细分数据发现,专科学校的大学生创业热情最高涨,对新兴职业的接受度也更高,有19.8%倾向于“自行创业”,选择“‘互联网+’新兴职业”占比13.9%。这表明专科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相对最低,获得优质就业岗位的机会较少,所以他们更愿“另辟蹊径”。

在大城市发展依旧受到大学生的青睐,2020年的调查数据显示,在就业地点偏好方面,选择大城市的比例高达84.6%,其中,选择“北上广深等特大城市”的比例为63.3%。

为了什么而工作?这是大学生工作价值观的核心。在对工作意义的理解方面,认为工作是“权宜之计”的大学生仅占2.3 %,认为工作是“人生必经阶段”的大学生比例为19.5%。这说明工作对大部分大学生而言,不再只是满足个人基本生存的一种简单的经济活动,而是指向了更高阶的价值性意义。

23.6%的大学生认为工作是“履行家庭与社会责任”的需要,22.4%的大学生将工作的意义理解为“实现个人理想”的需要,23.8%的大学生认为工作是“实现个人自由的工具”。通过调查不难发现,一方面,当代大学生非常看重工作的精神价值,希望通过工作实现个人理想和个人自由;另一方面,当代大学生并非一味追求个体价值,也会看重工作的物质意义,以及对于履行家庭责任与社会责任的意义。在找寻工作意义方面,大学生同时注重现实责任与理想价值的实现。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