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年观众达80%,东方名家名剧月越来越“年轻”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在上海京剧院一出现代京剧经典《杜鹃山》之后,第十二届东方名家名剧月闭幕。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14台19场戏曲演出轮番亮相,红色题材作品是今年的主流,这也呼应了建党百年。东方艺术中心总经理雷雯表示,“东方名家名剧月会一直坚守一线剧院的社会责任感,以及作为戏曲艺术阵地的文化担当与意识。”
去年受疫情影响,东方名家名剧月去年暂停一年,今年重启之后热度比往年更盛。上海京剧院《智取威虎山》、上海独脚戏艺术传承中心(上海市人民滑稽剧团)《上海的声音》、上海评弹团《高博文说繁花》、上海沪剧院《江姐》等剧目在开演前都几近售罄,闭幕演出《杜鹃山》响应上座率100%的政策,在演出前两周开放了剩余的座位,也全部售光。
红色经典是今年东方名家名剧月最大的看点,在建党百年之际,东方艺术中心通过文艺演出、艺术党课等多元的形式特别打造“红色经典”系列展演,在精彩的表演中呈现鲜活的红色历史。其中特别聚焦上海,东艺选择《江姐》《一号机密》《上海的声音》三部大戏用上海的剧种、上海的声音展现了新声、新态。
本地剧种精彩纷呈的同时,东方名家名剧月也以长三角为基准瞄向全国范围内的优秀剧目。黄梅戏《雷雨》《天仙配》,越剧《梁祝》《五女拜寿》,民族歌剧《洪湖赤卫队》......这些经典作品时隔多年再次回到名家名剧月,激起了一代观众的集体回忆。
12年来,每一年的名家名剧月都会有一个稀有剧种亮相,如甬剧、南音、新昌调腔、秦腔、锡剧、汉剧、楚剧、豫剧等鲜少露面的新剧种,尽管策划之初就知道这些稀有剧种的市场不太好做,但在东艺看来“不能以票房作为选择剧目的唯一因素,要为来自全国的优秀剧目搭建现代化的平台”。
在主办方的不懈努力之下,东方名家名剧月的青年观众越来越多。据剧场方面统计,本届名家名剧月超过80%的观众都是40岁以下的中青年。雷雯表示:“这是一个非常可喜的现象。随着民众文化审美与需求的提高,戏曲艺术迎来了越来越多的新观众。”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