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聚英才·青年专项行动|华山感染科医生孙峰:科研永远在路上,因为可以帮助更多人
2021-05-06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文 施培琦/图、视频 杨诚/剪辑

//   人物名片   //

孙峰,医学博士,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治医师,主要科研方向为结核病相关临床研究。

现任全国结核防治综合质量控制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结核性脑膜炎专业委员会秘书,中华感染病真实世界研究协作组秘书,国家十三五重大科技专项课题任务负责人,入选上海科技青年35人引领计划、上海市扬帆计划。

2020年新冠肺炎华山医院援鄂医疗队队员,荣获上海市新冠疫情防控先进个人。


在接到出发集结令电话后,他24小时便抵达了武汉方舱医院前线,在救治患者的同时,思考着如何提升我国的公共卫生体系。武汉归来,这位年轻的小伙子继续忘我地投入到繁忙的临床和科研工作。

“科研,可以为医疗发展带来更多的发展和进步。”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医生孙峰看来,科研探索一直都在路上,因为可以帮助更多的人。

  驰援武汉方舱,学科使命责无旁贷  

“我当时也请战了,但没批准我去……你们去的人都是优秀的共产党员,讲都不要讲的,我们科室都是共产党员先上,不是共产党员也先上了。”“硬核”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口中优秀的同事是谁?在结束武汉抗疫工作返沪前,一张照片曾在华山医院内部刷屏,照片上有着“华山感染”驰援武汉的六名医生,奋战在武汉不同的医院。

88年出生的孙峰,正是其中之一。

2020年2月4日,疫情防控到了关键时期,国家决定建设“方舱医院”,首个启用的武昌方舱医院计划投入500张床位用于医疗救治,华山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张继明率队出征,孙峰随队支援武汉“方舱医院”。

在接到支援武汉的电话后,孙峰和妻子商量了一刻钟后,义无反顾收拾起行囊。“其实,接到电话那一刻,我已经决定出发了,只是为了照顾爱人的情绪,所以还是和她‘商量’ 了下,对新冠这种陌生的病毒,大多数人还是有着恐惧。”

2月5日,接到集结命令的24小时后,孙峰已身处武昌方舱医院前线。眼前偌大的体育场,摆放着密密麻麻的行军床和必要的生活设施,装修工人还在紧锣密鼓的完善电路。

几经辗转,张继明教授和孙峰带领团队其他人一起前往郊区寻找日用品仓库,买到最基本的拖把、垃圾桶、垃圾袋和消毒片,自己开着车把物资扛了回来。

" 再组织系统性的院感培训已经没有时间了,我们只能守在方舱入口,医生、护士、水电工、保安,一个也不能放过!当晚 500 名患者如期而至,此后患者呈井喷式增长,救人迫在眉睫。”孙峰说,刚驰援武汉时,困难确实不少,但是只能迎难而上,这是唯一的选择。

孙峰赴鄂援助之时,科室主任曾反复嘱托,希望他到武汉在救治患者的同时,深入观察当地的情形,了解疫情对医疗秩序的影响,以便进行针对性的救助工作。在方舱的每一天,孙峰在紧张地救治病人的同时,一直认真在思考这个问题。“我们国家的公共卫生体系在应对方面还有很多可以提升的,作为年轻一代,我希望能够像张老师一样,在合适的机会发挥我们的力量,把这个体系做得更好”。

直到返回上海,领队张继明才敢告诉大家,在武汉期间,孙峰两次出舱时缺氧不适,但是始终在坚持工作。

“新冠疫情来袭,作为感染科医生,对病毒理解是最客观的,不会过度恐惧。”如今,再谈及在武汉方舱抗击疫情,孙峰觉着:这是学科使命,责无旁贷。

  科研,永远在路上  

不过,新冠病毒,仅仅是众多传染病中的一种。

新冠病毒,这种来势汹汹的呼吸道传染病让全世界不寒而栗。而如果说新冠是一场突然到来的超强飓风;那么有另外一种呼吸道传染病,就像是多日不散的雾霾天,影响范围之广、破坏程度之深相比新冠更甚,那就是结核病。

根据中国疾控中心的数据,中国每年结核病的发病人数为86万左右,是当下国内新冠肺炎确诊人数的10倍!

结核病,曾经也叫做“肺痨”,很多人可能认为结核病已经绝迹了。事实上,作为感染科医生,孙峰的主要科研方向之一就是这种疾病,他无时无刻不在和结核病打交道,结核病像他心里的一根弦,永远在鉴别诊断中占有一席之地。

一边是临床,一边是努力通过科研来寻求最佳的治疗方案。科学探索的背后过程却往往并不顺利,需要坚持与勇气。

科研,永远都在路上!在孙峰看来,临床工作是在治病,但是数量毕竟有限,但科研探索更是可以帮助更多的人。临床和科研绝不是完全分割的两个体系,科研学术,源于临床,也用于临床。在临床中发现的问题,通过科研手段来实践解决。同时,带着科研的思维来看病救人,也能更深入地从机制上来进行疾病预测筛查和诊断治疗。

2020年下半年,在科室主任的带领下,孙峰等一起前往云南九个州进行调研。一下飞机,大家未休息片刻,立即赶到一个个山区看望耐药结核患者,实地察看当地的结核病防治工作情况。

“在那里,我们深刻地感受到还有很多结核病患者、特别是耐药结核病患者,迫切等待着有效治疗。”孙峰告诉记者,耐药结核防控是结核病防控的硬骨头,其治疗率、治疗成功率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消除结核病,解决贫困地区、贫困人群公共卫生疾病流行问题,它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着重要意义。

加强合作、对接,积极争取社会各界力量的支持与帮扶……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成立“蓝农”基金,耐药结核病公益帮扶项目启动了,目标就是为了提高僻远地区耐药结核病的治疗率和治疗成功率。

所有的付出,都有收获。孙峰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身份在European Respiratory Journal(IF=12.242)、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apy,BMC medicine发表多篇SCI论文,贡献耐药结核病短程治疗中国方案,且成为世界卫生组织和中国指南推荐及引用证据。现孙峰主持耐药结核病新短程治疗中国方案的TB-TRUST、TB-TRUST-PLUS研究。

孙峰说,作为一名感染科医生,他期待着通过他们的科研以及社会各界的努力,提高耐药结核病的治疗率和治疗成功率。

//   英才对话   //

青年报:您一直活跃在科学研究一线,在研究、教学领域不断有新的成果。您是如何保持这种学习能力的?

孙峰:我觉得,医生本身都带有科学家的潜质。作为临床医生,我们希望能获得更好的治疗方案和策略。但是我们提出来的治疗方案是不是真的好,需要大量的数据做支撑,需要用科学家的精神去论证。

要保持学习的能力,最大的动力就是好奇心。只有带着好奇心,去不断探索更好的治疗方案。促使这些发现最终能回到临床上,从而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这就是做科研最大的动力。

青年报:您选择了来上海读大学和工作,您是怎么看上海读书、工作环境的?

孙峰:上海是一个非常开放、包容和充满机会的城市。不管从工作、学习包括科研,上海都提供了很好的平台、资源和机会。这里的前辈老师、同事有着很多让我们敬佩的能力。在这样的环境中,可以让年轻人更好地实现他们的理想和抱负。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文 施培琦/图、视频 杨诚/剪辑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