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尘封的记忆,这群00后让老建筑开口“说话”
2021-05-07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通讯员 夏圣雪 王晶瑜 

鼓岭是位于福州市晋安区宦溪镇的避暑胜地,随着时代的变迁,旧时的建筑越来越少,鼓岭的故事逐渐被遗忘。如何让现有古老的建筑焕发活力,让重建的房子讲述过往的故事,华东理工大学古厝活化实验室团队一群00后希望找寻一套可行的方案。线下复古生活博物馆、开发系列文创产品和游学课程体系……“焕新”,正伴着脑洞的大开孕育而生。

 // 秉持热爱,梳理古厝记忆 // 

我国古厝活化现状主要有“基数大,保护差”“形式多,效果差”这两大主要特点。超过三成的古厝保护状况差,超过六成的古厝面临着风蚀倾塌的可能性。不同于作为世人焦点的高等级文化遗产,这些文保级别相对较低的文物所得到的资源倾注也相对较低,因此留给它们得到的保护和开发机会也随之更少。

基于此,同时,更出于对家乡的热爱,和对文化的尊敬,在过去的5年时光里,华东理工大学古厝活化实验室的老师和同学们通过走访、调查、研究,总结了共计12万余字,406页,182张历史照片信息,组建连接中外的专业合作研究团队,目前已完成了深度研究报告,掌握了核心历史文化知识产权。

本着将学术研究成果转化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他们联系地方政府、管委会、建立学校实践团队等,拉开了以设计行动让古厝开口说话的帷幕,也希望能够梳理一套能够不断复制的古厝活化方案,拯救更多危在旦夕的古厝。  

团队设计的文创产品已在鼓岭上架销售。

 // 科技加持,用技术赋能古厝 // 

团队利用采集到的历史文字信息和原始物料信息,将其以数字手段进行整合、复刻,运用数字媒体立体还原复制了许多当时的生活场景以及房屋内外部结构造型,并通过建模、构建立体投影的模式进行展示。基于此,团队自主建立了一个集历史文字信息、原始物料信息以及数字媒体信息为一体的历史文化信息数据库。

同时,对当地博物馆引入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通过3D建模实现展馆全景制作以及商品模型制作,将展馆1:1真实还原,打破实体展馆的局限性,最大限度地拓展馆功能,融合文字、声音、图像等多种方式,实现线上虚拟博物馆的展示,由线下的静态转向线上的动态,让传统的展馆焕发出新的生机。

记者了解到,古厝活化实验室团队还结合“互联网+文化遗产”战略,创新地采用数字化手段,用立体化、科技化、现代化的方式将古厝背后的历史故事进行推广与传播,以鼓岭为中心,逐渐向外辐射,进而形成了一套具有高可复制性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 专业先行,创新发掘文化内涵 // 

古厝活化实验室团队基于高效学术型研究的特点,深入挖掘鼓岭历史文化信息,通过系统的反复斟酌与讨论分析,将学术科研成果以直观的方式展现——构建沉浸式展示互动场所。

这样一来,不仅做到了对“老”和“古”的传承,更是做到了对“老”和“古”的创新。 那些自主研发古厝历史信息数据库,设计线上互联网知识平台、移动端导览系统,以及线下复古生活博物馆、系列文创产品和游学课程体系,形成古厝文脉传递闭环。如今,通过古厝说话“四步走”机制,古厝背后的历史故事正以创意方式传承和推广。

在团队的努力下,2020年7-12月鼓岭的游客量同比增长31.9%,团队设计的文创产品也已在鼓岭上架销售。 

00后的张朱睿来自大三风景专业,她也是团队一员。她告诉记者,在走出课堂,走进鼓岭,团队充分感受和挖掘当地文化后,选取了鼓岭老虎、鼓岭网球、鼓岭台风墙、鼓岭轿子等具有鼓岭生活文化特色的事物开发了鼓岭生活系列异形明信片。

团队开发了鼓岭生活系列异形明信片,有颜值有故事。

“这样,游客只需扫描明信片上的二维码,即可对特定主题背后的鼓岭故事进行深入探索。我们也是希望通过文创产品,让游客在感悟鼓岭生活文化的同时,提升文保意识,并鼓励更多的年轻人和我们一起加入文保行列之中,理解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张朱睿期许有加。

就这样,用科艺融合的方式,沉默的古建筑开口“说话”了,鼓岭的故事也在时光的沉淀下,尤如珍珠一般熠熠生辉。

在福建的方言中,“厝”不仅代表建筑,还蕴涵着“家”的意思。古厝活化实验室团队希望用设计的力量,点亮鼓岭古厝,点亮更多乡村人民的“家”。

这群用“艺术”的力量赋能古厝的00后,将继续用“科技”的力量唤醒古厝,让沉默的老建筑“开口说话”。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通讯员 夏圣雪 王晶瑜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