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版《长生殿》首演,让传统艺术在青年中“传”下去、“传”进去
2021-05-16 文体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从去年8月集训开始,很多大学生昆曲小白在上海昆剧团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已经可以有模有样地登台了。全国首部学生版《长生殿》昨晚在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的一·二九礼堂内举行。大学生对于昆曲艺术的执著之爱令人动容。

此前,学生版《长生殿》做过一次试演,反响很好。此次正式演出由“定情”“密誓”“惊变”“埋玉”四折组成,其中“定情”和“埋玉”是此次新加的。本子由同济校友王悦阳整理改编自上海昆剧团的精华版《长生殿》,他说加戏就是为了加难度,而他认为经过10个月的训练,大学生们已经可以完成更高的难度了。其中,“定情”一折的场面最为宏大,内侍、大臣、宫女们站了满满一台。而“埋玉”一折历来是《长生殿》中最难演的折子戏之一。

去年上昆面向大学生开启招募,所招的都是非昆曲专业,却对昆曲很感兴趣的学生。记者在演出后台遇到了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博士研究生潘怡麟,她这次在剧中演杨贵妃。她告诉记者,受家庭影响,自己很小的时候就热爱京剧,到了大学还参加了京剧社,但演昆曲是第一次。好在有上昆青年昆曲表演艺术家沈昳丽这样的前辈手把手零基础教起,自己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与潘怡麟演对手戏、扮演唐明皇的是同济大学表演专业大四学生蔡筱君。巧的是,虽然两人属于不同学校,但很早就认识了。蔡筱君告诉记者,潘怡麟在上海财大读了9年,参加京剧社也有9年,而财大京剧社与同济京剧社经常一起排演剧目,蔡筱君2017年考入同济即加入了京剧社,所以和潘怡麟认识也有四年了。所以此次演出两人很有默契,他们情感饱满,高腔低啭,精彩演绎帝妃的生离死别。年轻学子们的表演赢得了台下观众们的阵阵掌声。

自2020年7月起,在上海市文教结合项目的支持下,在市教卫工作党委、市教委、市艺教委的指导下,同济大学联合上海昆剧团共同探索高校与专业院团在传统文化育人方面的合作新模式,开启学生版《长生殿》项目,面向长三角高校开展演员招募选拔,组织昆曲青春训练营夏季集训,选拔人物角色,搭建剧组班底,进行分行当教学培训。上昆派出了纵跨五班三代的强大师资,从和同学们年纪相仿、二十出头的“资深”年轻演员到梅花奖演员和耄耋之年的国宝级艺术家,对学生进行生旦净末丑全行当的分类教学,并配套同款练功房、同款舞台、同款顶配大乐队。

对在迎接建党百年、昆剧传习所成立百年和昆曲入选世界非遗二十周年前夕,学生版《长生殿》能圆满呈现于舞台,上海戏剧家协会主席、上海戏曲艺术中心党委书记、总裁、上海昆剧团团长谷好好激动地表示:“今天,我们圆梦了!倍感欣慰于这部鸿篇巨制从昆曲‘传’字辈老师代际相传至新时代的高校大学生,从专业艺术家传承至普通学员,欣喜于有‘百戏之师’美誉的昆曲艺术,在一代代昆曲人的坚守传承下薪火相传。期待昆曲在青年中“传”下去、“传”进去,让昆曲滋润更多的年轻人,也期待昆曲的种子在校园汲取更多青春力量,迸发新的活力,呈现枝繁叶茂的繁荣景象。”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