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时评|侠之大者,浩然千古
2021-05-22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张逸麟

有句年轻人喜欢的台词这样演绎:“把侠字拆开来是一个人一个夹,这个‘夹’应该是夹道欢迎的意思。一个人,只要心存善念多为别人着想,自然会受到夹道欢迎。”

今天,长沙市民们自发走上街头,为袁隆平院士夹道送行,以此缅怀这位令人无比尊敬的“杂交水稻之父”。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心怀天下,这就是袁隆平一生的写照。

有人曾把热心慈善的“玻璃大王”曹德旺比作中国首善,曹德旺却说:“我认为中国的首善是袁隆平。”袁隆平用他一辈子的心血,解决了中国五千年历史上劳动人民一直面对的问题——吃饱肚子,善莫大焉。

他是一位拓荒者,敢于挑战当时的权威,敢为天下先;他是一位耕耘者,将数十年的人生扎在田陌之间,不辞辛劳;他也是一位守望者,守望着金色的稻田,也守望着脚下这片热忱的土地。

只因为两个梦想和一个信念,就串起这了不起的人生。

曾有这样一段采访,袁隆平向记者回忆起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自然灾害,那些人民食不果腹的场景令他热泪盈眶,当被问到是否特别害怕这样的场景再次出现时,袁公掷地有声说了四个字:不可能了!

这辈子他奉献自己的一切,只为了让那些悲惨场景永远封存在历史中,让中国人吃饱肚子,这个信念贯穿始终。2020年中国实现了脱贫攻坚全面胜利的创世纪壮举,没有袁隆平的付出,这个任务会变得更加艰难,因为脱贫的第一步,就是吃饱肚子。

袁隆平的两个梦想,一是禾下乘凉,他实现了,但禾下乘凉的又何止袁公一人?另一个梦想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把希望的种子撒向全世界,达则兼济天下,袁公秉持着中华儒家思想中的精髓。今天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在社交平台上写道,“一生修道杂交稻,万家食粮中国粮。我敬爱的大师千古!“袁隆平的逝世,是中国的损失,也是世界的损失,是全人类的损失。

让国人痛上加痛的是,“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也在今天告别了我们,75年的从医生涯里,他拯救了超过16000名患者的生命。88岁那年,吴老主刀完成190台手术,甚至以96岁的高龄之躯依然巍立手术台前。“如果有一天我要倒下去,就让我倒在手术室吧,这是我一生最大的幸福。”这句肺腑之言让人肃然起敬。

正是袁隆平、吴孟超他们不计名利,不辞辛劳,不懈探索,换得人间“医食无忧”。

一个民族,有志气,有骨气,必然会崛起于世,若再增添侠义之气,将傲立群邦。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怀着这份博爱之心、侠义之气,为国富民安,也为全人类的幸福。

岁月不饶人,短短3天之内,我们失去了袁隆平、吴孟超、夏德昭、杨伯达这些祖国的脊梁,未来我们也许会告别更多先行者,但是中国的脊梁不会倒,因为他们浩气长存,流芳千古,也因为后来者会继续他们未竟的事业,延续他们宝贵的精神。

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张逸麟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