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思吴孟超:为16000多名肝胆患者带来希望,有市民专程从南汇冒雨赶来
2021-05-23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文 常鑫/图(除署名外)

“病人至上,敬畏生命,是做一名医生的基本素养和起码要求。”

“如果一个医生对病人不负责任,那就是失去了做医生的基本资格。”

“如果有一天我真的倒下,就让我倒在手术室里,那将是我一生最大的幸福。”

……

这就是一代传奇吴老——我国肝脏外科的开拓者和主要创始人、国际肝胆外科的著名专家吴孟超院士。他被誉为“中国肝脏外科之父”。站在吴孟超院士生前的相片前,自发前来吊唁的市民贾女士泪流满面,感恩吴老给予的第二次生命。

5月23日起,吴孟超院士生前所在的上海市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第二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将连续多日举办追思活动,接受吊唁。吴老,祝您一路走好!

▎他的胸前  ▎

  一直佩戴着一枚鲜红的党员徽章  

5月22日13时02分,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肝胆外科的开拓者和主要创始人之一、原第二军医大学副校长吴孟超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上海逝世,享年99岁。

听闻噩耗,悲痛万分。今天一早起,吴孟超院士的同事、学生以及社会人士分批进入上海市东方肝胆外科医院3号楼广场的会堂哀思。长长的队伍,绵绵的追思。一朵朵白花在这里整齐摆放。站在吴老生前的相片前, 大家忍不住哭泣起来。

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护理部主任李丽22日在朋友圈发文悼念称:“有幸在您(吴孟超)身边工作25载,感恩您对我个人的培养与信任,感恩您对护理团队的关心与爱护。忘不了的一幕一幕,痛彻心扉,愿您在天堂里不再遭受痛苦。”

在吴老军装的左胸前,一直佩戴着一枚鲜红的党员徽章,这是大家对吴老最深的印象之一,它代表着一份忠诚。

从上世纪60年代起,吴孟超院士就是全国医疗战线上的一面旗帜。半个多世纪以来,这面旗帜始终熠熠生辉、历久弥新,感召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

作为一名医学大家,他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5年荣获国家最高科技奖,被誉为“中国肝脏外科之父”;作为一名革命军人,他是我军一级英模,1996年被中央军委授予“模范医学专家”荣誉称号,2011年被中宣部树为全国重大典型。

新华社/图

1927年,5岁的吴孟超随家人移居马来西亚,在当地中学毕业时,他和同学们主动把聚餐费捐回国内给共产党,不久后竟收到以毛泽东、朱德名义发来的感谢电报。这封电报像烧红的烙铁一样,在他年少的心里烙上了红色印记。

“回国找共产党,上前线去抗日!”抱着这个愿望,1940年春,吴孟超踏上回国之途。由于战争封锁到不了延安,他只好回国后先求学,考取了当时的同济医学院。

由于归国华侨背景,吴孟超先后递交了19次入党申请书,直到1956年才如愿入党。从此,不论遇到什么挫折,他对党的信仰都没有丝毫动摇。

我国是肝癌高发国家,上世纪50年代初,国内肝癌防治领域一片空白。身为外科医生的吴孟超看在眼里、急在心中,他开始向肝脏外科领域进军。当时,一位国外专家看到吴孟超他们简陋的研究环境后说到:“中国肝脏外科要赶上我们的水平,起码要30年!”吴孟超听后,愤然写下了“卧薪尝胆、走向世界”8个大字,立志将自己的奋斗方向与国家命运结合在一起。

当时,我国医学界一向视肝脏外科为“生命禁区”。经过成千上万次解剖实验,1957年,吴孟超等“三人小组”首次提出肝脏结构“五叶四段”解剖理论,中国医生从此找到了打开肝脏禁区的钥匙。1960年,他主刀完成我国第一例肝脏肿瘤切除手术,首创常温下间歇肝门阻断切肝法,完成世界第一台中肝叶切除术……一步步将中国的肝脏外科提升至世界水平。

吴老常说:“一个人,找到和建立正确的信仰不容易,用行动去捍卫自己的信仰更是一辈子的事!”这句简简单单的话,他确实践行了一辈子。

▎奇迹不断 ▎

  他为16000多名肝胆患者带来希望  

前来追思的人群中,有不少是自发冒雨前来的市民。一大早,市民贾女士专程从南汇赶来医院,手持白菊的她泪流满面。1991年,贾女士被查出了严重的肝病,幸运的是,她遇到了吴孟超院士。在接受了吴老亲自主刀的五个多小时的手术后,贾女士“奇迹”般地康复了。对于她而言,是吴老给了她第二次生命。

队伍中,市民陈女士带着孩子赶来见吴老最后一面。对于孩子而言,吴老爷爷救治过无数人,是他们心目中的大英雄。

像贾女士一样的幸运者,还有无数。

有人说,医患关系淡漠的原因之一,就是少数医者“怕担责”。然而吴孟超不同,他专收走投无路的重症病人。怀着如此大爱,他完成了一例又一例教科书般的经典手术。从风华正茂到耄耋之年,只要身体允许,吴孟超就坚持每周亲上两三台手术。有时候医院怕他太劳累,建议取消他的门诊,他都拒不同意。

1975年,安徽农民陆本海挺着像孕妇一样的大肚子前来求诊,经过12个小时手术,吴孟超大汗淋漓地给他切下一个重达18公斤的瘤子,是当时世界上切除的最大肝血管瘤。

中肝叶处于肝脏的“心脏”,被盘根错节的大小血管所包绕,向来被外科医生称为“禁区中的禁区”。2004年,湖北女大学生王甜甜在中肝叶长了巨大的血管瘤,被多家医院拒收。直到找到吴孟超后,手术做了整整10多个小时,才把足有排球大的瘤子切下来。

从医70余载来,吴孟超为16000多名肝胆患者带来希望,创造奇迹无数。尽管这已是天文数字,他却常感慨地说:“我老了,能工作的时间不多了,更要争分夺秒了!”

在吴孟超看来,“一个好医生,眼里看的是病,心里装的是人。”冬天查房,他会先把听诊器焐热;做完检查,他会帮病人把衣服拉好、把腰带系好、把鞋子放好;每个大年初一,他会握住每位住院病人的手道一声:“新年好!”

新华社/图

吴老说,医院是治病救人的,怎么能想着从病人身上捞钱?为此,他给本院医生定了不少规矩:如果B超能诊断清楚,决不让病人去做CT或核磁;能用普通消炎药,决不用高档抗生素;手术如果能手工缝合,就尽量不要用吻合器……

在吴孟超眼里,每一位病人对他来讲都是一样的,没有富贵之分。一位市民说,把老百姓真正的疾苦当成自己的疾苦,很多人从吴老身上能感受到一种温暖。

▎培桃育李 ▎

  他被称为“中国肝胆外科之父”  

除了共产党员、医生这两个重要身份外,吴孟超还有一个重要身份——老师。

在灵堂中,有一副对联这么写着:一代宗师披肝沥胆力拓医学伟业,万众楷模培桃育李铸就精诚大医。

一把刀、一台手术只能救一个人,但是如何让更多人得到救治呢?年近百岁的吴孟超不仅自己医治了许多病人,还为国家培养出许多肝胆外科专家,因此,人们亲切地称呼他为“中国肝胆外科之父”。

东方肝胆医院肝外一科副主任医师杨田是吴孟超亲自带教学生中年纪最小的一个。杨医生发表的第一篇学术论文是吴孟超亲自逐字逐句修改的,曾经跟着吴老一起门诊、查房的他,看着吴老捂热了手再给病人查体,查体后帮病人系好腰带,鞋子摆放在好穿的位置,如今,这些对病人发自内心的爱护与小细节,也已经成为杨田医生一种自发的职业习惯。

“我的技术属于人类,我吴孟超没有专利。”吴孟超从不害怕学生超过自己,抢了自己的风头。1978年,国家恢复了研究生招考制度。“要让中国肝胆外科站到世界最前沿!”吴孟超开设了独立的肝胆外科学科,又于1979年开始正式招收硕士研究生。半个世纪以来,吴孟超先后培养出的100多名硕士生、博士生和博士后,绝大多数已成为我国肝胆外科的中坚力量。

吴孟超每年都会接收很多地方医院的进修医生,手术的时候,总让进修医生尽可能地靠近他,并耐心为他们讲解手术的方法、要领和技巧。

巨星陨落,他的精神却仍将指引人们砥砺前行。吴孟超院士逝世的消息传出后,海军军医大学的师生们纷纷表示,吴孟超院士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永远是大家学习的榜样,激励着大家在强军征程上开拓奋进!

吴老曾经说过,“活一天就要干一天,不能坐享其成,就是要积极地奋斗、拼命地奋斗,因为肝癌没被消灭,它危害人民的健康的问题还没解决。”吴孟超的学生、肝胆外科主任医生严以群告诉记者,他们一定会接过吴老的接力棒,继续在攻克肝癌的道路上披荆斩棘。

吴老,祝您一路走好;这个世界,感谢您曾经来过!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文 常鑫/图(除署名外)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