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他们讲一讲年轻人所不知道的袁隆平
2021-05-24 要闻

袁隆平曾到松江指导杂交水稻。 受访者供图

青年报首席记者 范彦萍

本报讯 昨日,记者联系上了曾与袁老近距离接触过的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所长、水稻中心主任曹黎明,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原《科普时报》总编辑尹传红,松江区农委原领导,听他们讲一讲年轻人所不知道的袁隆平,讲述了袁院士当年是如何到松江田头亲自指导农民的。

水稻中心主任曹黎明:他心态很年轻一辈子做一事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所长,水稻中心主任,上海市水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曹黎明是名“70后”,却与生前常自称“90后”的袁先生有着不解之缘。“袁先生心态一直很年轻,当年他80多岁的时候,自称自己是80后。后来90岁了,又改称90后。他一辈子就做了一件事——和水稻打交道,真的是活到老工作到老。直到今年年初还在工作。要不是不小心摔了一跤,他不会走得那么突然。”

因为工作的关系,袁先生经常在海南,所以全国在海南从事水稻研究的专家们都会到院子里同袁老探讨杂交水稻的研究新进展。“真的一点架子也没有,袁先生是位平易近人的老人,个性十分和蔼。“曹黎明评价说。

“现在的年轻人都喜欢追随大V,袁先生红了几十年,他虽然90多岁高龄了,却一直都离年轻人很近,袁先生飙英语先后上了两次热搜。”曹黎明认为,年轻人与其关注袁先生的一些“八卦”,不如学一学他的匠心精神,甘于坐冷板凳的精神,一直无止境钻研的精神。“要知道一些研究出来,需要做数以千计乃至万计的实验,如果不沉下心来,很容易气馁。”

在采访过程中,曹黎明还透露说,当年袁隆平曾亲赴上海松江,指导过松江的杂交水稻的量产。只是他当时还刚工作,对个中细节不是特别清楚。

松江区农委原领导:他在田间小路疾步和农民零距离交流

袁隆平院士在松江田头那些事,曹黎明不知道细节,但松江区农委原领导却了如指掌。正在新疆的他在得知袁院士逝世的噩耗后,连夜赶出了一篇回忆录。他告诉记者,2004年9月,正是他和同事们拜访了袁隆平院士,邀请其到上海,为松江的杂交水稻做指导。“我们当年为何请他过来,就是因为松江的耕地在减少,需要提高粮食的总产量和单产。我们当时参观了超级稻科研、生产基地,向袁老说明了来意,得到了对方的支持。”

于是,在当年的11月份,松江区政府与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合作,在上海市松江区建立“国家杂交水稻工程研究中心超级稻松江示范基地”。

在为期三年的合作中,他曾经与袁隆平打过多次交道,“我们一起畅所欲言地聊天,很开心。他非常平易近人,根本看不出是位大科学家。也压根没什么架子,会下地和农民交谈,和科技人员交流。还记得10多年前,76岁的袁老带着他的超级稻,连续三年在松江田头示范种植,他坚持走遍各个基地,在田间小路上疾步如飞,他与农民及科技人员交流声音洪亮、中气十足……他传播的不仅仅是超级稻高产的种子,更是一种对科学、对事业、对粮食孜孜不倦奋斗终身的精神,是知识分子的楷模。“

他回忆说,在和袁老交流过程中,对方对松江种稻历史夸赞有余。“松江盛产水稻,这里也曾一再出过高产纪录,是当时全国水稻单产最高的地区。20世纪50年代松江农民陈永康培育的老来青亩产716.5公斤……如今,陈永康创下的高产纪录几十年来还没人突破。袁院士一到松江,就和我们提起了20世纪50年代闻名遐迩的‘老来青’,现在到‘老来青’的故乡来传播超级稻,他觉得非常高兴。当然,我们对种好超级稻也充满信心。”

他介绍说,老人家的一番话,使大家对夺取800公斤高产的底气更足了。第二年,示范基地选择两优0293种植,水稻生长期间,袁隆平院士自己忙不过来就派他的科研团队过来指导,还经常电话询问超级稻生长情况。2006年9月23日,上海市农委邀请中国水稻研究所、江苏农科院、福建农科院、安徽农科院、湖南农科院、上海农科院的七名专家对示范基地超级稻现场测产验收,袁隆平院士带领他的团队也亲临现场。经过三年的合作,800公斤超级稻在松江地区示范种植圆满成功。

科普专家尹传红:他曾希望百岁时能实现第二个梦

就在袁老逝世当天,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尹传红在聊天室和一众年轻人畅聊心目中的袁隆平,并回忆了2018年4月 24日上午,他和一行人来到海南岛三亚,走进了那个并不显眼的“隆平小区”,拜会正在此地疗养的袁隆平院士的往事。

“那一年,袁老88岁,依然是那么清瘦。听着他的嗓音有些沙哑,说话也有点儿慢。”袁老很爱才。尹传红介绍说,整个交流过程中,袁老最兴奋的是讲到他的团队及他的弟子们,为他们所取得的新成就而自豪。比如赵炳然,通过分子技术把水稻吸镉的基因都敲出来了,很是神奇。即将取得成功的海水稻,有望带来更大成效。当时讲到兴奋处,袁老不带磕巴地把一串数字都说了出来。

尹传红告诉记者,袁老一直以来就有着两个梦:一是禾下乘凉梦,一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那次聊天,他曾许下一个心愿,就是希望在自己100岁的时候,能够实现第二个梦,向建党110周年献礼。”我们当时情不自禁地为他热烈鼓掌。“

青年报首席记者 范彦萍

来源: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