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耀百年 永远跟党走”青年学子党史学习如火如荼学出实效
2021-05-27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青年一代的精神状态、理想信念与综合素质如何,关乎党和国家能否实现薪火相传、后继有人。

青春耀百年,永远跟党走。今年,上海学校各级共青团组织深入开展“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学习教育。通过紧密联系青年、依靠青年、发动青年,用多样的形式、丰富的内涵、清晰的逻辑引领广大青年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让那一代热血青年的信仰浸润当代青年心灵 

“于老师,明天《觉醒年代》剧组来我们复旦开交流会,我没抢到票!”5月15日下午,在反映中国共产党创建历程的高燃剧作《觉醒年代》中饰演陈独秀的演员于和伟的微博上,收到一个陌生人私信,私信里还带着委屈的表情包。

“我记得是在大礼堂啊,有那么多人吗?”于和伟很是疑惑。第二天,当剧组一行来到复旦相辉堂时,他彻底被震撼到了。同学们通过抢票,冒着雨,排着队,赶来听主创讲述《觉醒年代》台前幕后的故事,回望百年前光荣岁月,共同发出新时代的“青春宣言”。这是一场精彩热烈的校园文化活动,更是迎接建党百年、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入脑入心的鲜活实践。

在大家的深情讲述中,《觉醒年代》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社会风情和百态人生徐徐铺陈,陈独秀、李大钊、周恩来、邓中夏等青年革命者形象深入人心。一群为了信仰披荆斩棘、从容赴死的青年,他们的牺牲成就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剧组、编剧、主演此前还相继走入同济大学、上海戏剧学院等申城高校。“革命者只有站着死,绝不下跪!”“中国是我的中国,也是你的中国,中国是中国人的中国!”“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享受前人披荆斩棘的幸福吧!”剧中的经典台词,早已直抵心头,青春的共鸣,久久回荡。

《觉醒年代》编剧、原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三编研部主任、同济大学特聘教授龙平平作为一名党史工作者,觉得自己有责任,把这些一百年前的革命青年介绍给今天的青年,让大家知道他们、记住他们,并以他们为楷模。如今,他可以很骄傲地说,通过《觉醒年代》,中国有数以亿计的青年记住了陈延年、记住了陈乔年。“作为编剧,我感到非常的欣慰。”

与之类似,创新党史教育方式,以使理想信念弥坚,奋斗脚步不息的指路灯塔正在发挥效应。

以热门红色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来看,其主创团队最近几个月间也是频频将足迹留于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沪上高校,通过导赏讲座直接与青年对话,让青年学子真切感受党的奋进历程,从党史中汲取前进力量。

共产党人那一声“长河无声奔去,唯爱与信念永存”,令现场师生无不“破防”。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院2019级学生徐千宇说,在听过导赏后再去欣赏舞剧时,让自己对党史、理想信念的认知更为深透了。当15岁的少年牺牲时,每一个人都与李侠一样难忍悲痛,更是在李侠“永别了”的电波声中,潸然泪目。

徐千宇觉得,大家被触动,不仅仅是因舞台上的一幕戏,更是因为那是这片土地上一段真实的发生!红色经典越发让当下的学子相信,在如今土地上的每一个角落里,仍有电波声,声声回响。烈士们的故事会被永远铭记,在爱与信念的传递中永不消逝。

 让校园里的红色宝藏熠熠生辉不被遗忘 

最近,上海中医药大学博物馆珍藏着的一个绿色医用药箱的故事不断被中医学子触及——它曾经历过血与火的洗礼,也承载着厚重的峥嵘岁月。这个医用药箱的主人,就是被毛泽东主席称作“我党第一个红色医生”的傅连暲先生。在傅连暲先生的投身医疗和革命的岁月里,他永远怀着革命者的初心,虽未披坚执锐、征战沙场,却始终带着赤忱的奉献之心,刻苦钻研自己的专业知识,在党组织需要的时候,便毅然投入到革命之中。

1949年5月25日,上海解放前夕,在零落的枪炮声中,有一个声音回响在城市上空。声音的主人是播音员徐炜,后来的上海师范大学原艺术系声乐教研室主任、副教授。当时,徐炜同志和其他同志一起,通过广播电台,向上海、全国和世界发出了“上海解放”的“第一声”。之后,上海师范大学在东部校区改造时,特意保留了这两个喇叭,这也是师大人对那个时代的一种致敬。

在上海音乐学院的校史馆,人民音乐家、上海音乐学院老院长贺绿汀先生创作的《游击队歌》手稿的故事,透过被水渍晕漫、也被岁月浸润过的小纸片,让学子感受到那是每一个音符都来自硝烟弥漫抗日战场,那个年代以贺老为代表的文艺工作者又是存有怎样的拳拳爱国之心,报国之志……

最好的“学”就是“讲”。这些如珍珠般闪耀荣光承载党史故事的物件、连同校园里的红色建筑、校园剧,正在被大力开发、融合传播,以讲促学,让党史学习“身临其境、让党史学习“有声有色”,感染更多学子,亦使得学生通过感知身边的红色宝藏,永远记取这一份份不应被遗忘的记忆。

那些鲜活的党史故事,同样正在寻找着与当代青年的情感交集。结合《钱学森与中国航天》的党史故事,上海交通大学“逐梦航天”社会实践团奔赴海南文昌见证“天和”核心舱发射;以百年前“外国语学社”青年为原型,上海外国语大学青年在渔阳里上演《渔阳星火》;依托上海城市红色资源,上海师范大学通过“建党的旅程、共青团的足迹、思想的光辉”等“十大任务”,带领百支青年学生队伍寻访“初心之地”;上海体育学院则以体育党史故事感召学生。

团市委学校工作部介绍,当下正在深入开展“党史在校园”青年学生实践系列活动。在“四史在校园”项目的基础上,持续推进“党史在校园”项目,深度挖掘本市学校领域的红色资源,包括校园内的党史人物、党史故事、地标建筑、校史剧等,并引领青年学生积极开展“我是党史领学人”“我是党史讲解员”“我为青年做实事”等系列实践活动,丰富青年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活动形式、教育场景,有效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让“百团百人百课百歌百队”愈加深入人心 

今年“五四”前夕,上海市学生联合会发布的上海青年学生喜爱的100首爱党爱国歌曲,在网络上形成热潮。歌曲由“百歌唱百年”上海青年学生喜爱的歌曲票选活动产生,票选歌曲覆盖经典爱党爱国歌曲、新时代爱党爱国歌曲、青春励志歌曲三类共300首,活动共计收到上海青年学生投票25万余票。其中,《义勇军进行曲》《少年》(建党百年主题MV版)《再唱山歌给党听》等歌曲得票最多,位居歌单榜首。

特别是就《少年》(建党百年主题MV版),最近,市学联正陆续邀请沪上高校音乐类社团、演唱达人、青年社团等群体接力唱响,用青年学生喜爱的阿卡贝拉、戏曲、说唱、交响乐等方式进行演绎,用丰富的艺术表现力感染更多校园师生。

上海理工大学“研究声”合唱团的孙润兰认为,歌曲《少年》的“C位出道”让她毫不意外,“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初心从未有改变,百年只不过是考验,美好生活目标不断实现”,歌词中蕴含的不忘初心、昂扬向上的奋斗精神正是新时代青年精神最好的彰显。

在上海外国语大学“校园十大歌手”陈子龙心中,这首歌旋律简单,意蕴丰富,体现奋斗百年的壮阔图景。“希望此次活动能从线上延伸至线下,把爱党、爱国的‘青年心声’唱得更加嘹亮。”

本次“百歌唱百年”活动将从5月唱响至7月,广大青年可以采用混剪、一镜到底、航拍、CG、定格动画等多样形式制作爱党爱国歌曲视频,视频可以在相关新媒体平台参与接力互动。

“虽然我们的成员在唱歌方面不够专业,但在传承和传播红色基因方面,同学们都有一颗爱党爱国的红心!”复旦大学校史宣讲团负责人胡旭颖同学表示:“校史宣讲团是青年学生传播党史的有效载体,演唱爱党爱国歌曲更是青年学生喜闻乐见方式,同学们都很期待加入到这次的接力传唱活动中。”

接下来,沪上各高校团委、学生会、音乐社团还将继续围绕100首歌曲,将歌声覆盖到基层团支部,将传唱接力到各类青年,让“传唱爱党爱国歌曲”变成学校共青团组织生活的一部分,变成新时代青年校园生活的潮流方式。

其实,除了“百歌唱百年”上海青年学生喜爱的歌曲票选、传唱活动外,各级团学组织正组织上海学校系统近25000个基层团支部,开展“百课传百年”基层团组织团课大赛;联合上海高中高校117个理论研究类社团,开展“百团知百年”主题宣讲活动;依托“知行杯”“未来杯”等市级品牌项目,开展“百队访百年”大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带领上海青年志愿者服务超过500个小学生爱心暑托班,开展“百人讲百年”党史课程讲述活动等,从而将庆祝建党100周年作为贯穿团工作全年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主线,让“百团、百人、百课、百歌、百队”系列活动愈加深入人心。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