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迷你“滨江纪念馆”的背后,是这样一群追梦小创客
2021-06-01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图、视频 郭容/剪辑

今天是“六一”儿童节,小创客林辰熙、岑天宇和顾一帆的六一节却是在杨浦区少科站度过的。一大早,他们就来到少科站,对自己的创客作品——《工业锈带•生活秀带》做最后的调试。

这是一个运用课本里学到的知识打造的仿真版迷你“滨江纪念馆”,不少灵巧的设计让人惊艳,再现了杨浦的百年工业。据杨浦区少科站站长孙青透露,预计6月5日,这群小创客的作品将移送到杨浦滨江人民城市建设规划展示馆进行展示。

  作品真实还原了杨浦百年工业  

“欢迎来到‘工业锈带∙生活秀带’杨浦滨江纪念馆。创造过工业辉煌,做出过巨大贡献的杨浦滨江在‘锚固’与‘游离’之间完成了‘蝶变’,既留住工业时代的‘锈色肌理’,也呼应新时代美好生活。本馆将从杨浦小创客的视角为您打开记忆闸门……”走进杨浦区少科站3号楼一楼的展厅,一座迷你杨浦滨江纪念馆呈现在眼前。

随着AI讲解员的声音启幕,突然位于纪念馆最右边的,昔日杨浦滨江的标志——黄色大吊车伴随着“滋滋滋”的马达声开始工作了。毗邻大吊车的是有着工人运动“红色堡垒”之称的远东第一大电厂杨树浦发电厂。而它的旁边矗立着两根高耸的烟囱,这曾是上海最高的建筑,1913年由英国商人投资建成。当AI讲解员介绍它的过往历史时,烟囱里突然冒出白色的烟雾,让人啧啧称奇。其不远处则是拥有古典哥特城堡式风格的杨树浦水厂,建成于1883年8月,是东亚第一大水厂。

1958年3月,上海牌手表问世,结束了中国只能修表不能造表的历史。话音刚落,一块逼真的手表模型上方吐出了一张老照片,仿佛在介绍当年那段辉煌的历史。

说到杨树浦,不得不提的是上海船厂,其前身是英商英联船厂和招商局机器造船厂。于1949年更名的代表那个时代印记的上海第十七棉纺织厂前身为日资裕丰纱厂……

能将肉制作成迷你罐头的上海梅林罐头厂、不断喷出肥皂泡的上海制皂厂、生产80后儿时回忆正广和汽水的上海正广和汽水厂、诞生一辆又一辆自行车的上海凤凰自行车厂,这些还原当时场景的迷你模型同样设计精巧。

最后,一辆穿梭于杨浦大桥上的杨浦少科站科普大篷车缓缓行驶起来,意寓承载着杨浦万千青少年的科创梦想,向“四高城区”目标前进。

  经历众多失败,不断推翻创新  

“起初我们踩点了杨浦很多地方,最终确定了展示杨浦滨江这一主题,用模型来展现杨浦百年工业的风貌,从工业绣带向生活秀带的转变。”创作这件作品的众创客之一的林辰熙是来自控江中学的高二学生,他告诉记者,为了创作这件作品,三人经历了许多失败,但也找到了许多替代方案,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比较有趣的是烟囱、水厂等设计。为了让烟囱能冒烟,我们改了两三个版本的设计,一开始用的是发热的烟丝去加热烟油,产生烟,但因为添加剂量不稳定,最后我们改用了超声波的加湿器来产生烟。又比如水厂外立面的仿真清水砖,一开始是简单的纸板,没有砖头的纹路,后来将美纹纸胶带切成一条条很细的条状,再一一黏贴起来、撕掉,最后形成砖头的纹路。”

另一位核心成员顾一帆补充介绍说,这些迷你工厂中制作难度最高的要数自行车厂,制作周期最久,从寒假开始,持续时间达四五个月。“我们的设计是一个大回环的造型,营造一种过山车的感觉。为了让球滚动起来,先要将两根金属导轨焊接起来,但我们发现需要借助不锈钢助焊剂才能焊上去,且需要两个人一起同时操作,难度相当高。还有这个球,我们原以为可以滚上去。但试了好多次,滚不上去。有时候即便滚上去了,也会从右边的轨道溜出来。苦思冥想后,我们在中间制作了一个挡板,才解决了难题。”

“其实,我们光杨浦大桥就做了三个,分别是大中小号。期间不断调整,最后保留了现在的大号模型。”负责整个模型外形结构的岑天宇透露说,设计创新的过程,也是不断自我否定的过程。他向记者展示了最初的“杨浦小桥”,又指了指已经化作大吊车基座的“杨浦中桥”,不由得十分感慨。“另外,你看到的迷你杨浦滨江纪念馆门头原来是我们设计的学校的校门,但后来推翻了这一想法,将其改造成了纪念馆的大门。”

  〉老师点评   

将学到的知识活用,非常不易

直到今天(6月1日)上午,三位核心创作创客还在为作品做最后的调试。指导老师、杨浦少科站的何颖睿欣慰地表示,学生们用学到的知识,以杨浦标志性工业建筑为主题,还原了杨浦滨江历史百年变迁,非常不易。以水厂为例,就运用到了初中物理里的U型管连通器的原理。液氯通过U型管,把水藏到水塔里,水泵一旦停止运作,因为U型管原理,水面保持一样高低,水又会下来。相当于把物理知识活学活用。包括焊接、电路的串联也是如此。

“很多东西是小朋友手工制作完成的。比如手表等是用易上色、便于切割的雪弗板加工出来的,同时结合了艺术造型。值得一提的是,不少现存的建筑,比如杨浦大桥、船厂、水厂等学生们都实地考察过,有的没去过的则查资料。学生们还买了很多梅林罐头、午餐肉等,找来了正广和汽水、家里老人用的蜂花肥皂等。”何老师介绍说。

杨浦少科站站长孙青告诉记者,杨浦区青少年科技站创客团队是一群活跃在创客工坊的追梦少年。创客工坊前身为创意梦工场,自成立以来每年指导杨浦区青少年获得过创新大赛一等奖、明日科技之星称号、创客新星大赛一等奖、未来工程师大赛一等奖等奖项,学生作品参与“全国双创周” “青博会” “上交会”展出,成为杨浦青少年的科创名片。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图、视频 郭容/剪辑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