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一大纪念馆开馆!项目设计师揭秘设计细节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冷梅/文 华建集团/图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馆是庆祝建党100周年的重大项目,教育引导全国广大党员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凝心聚力。记者获悉,华建集团在接到设计任务后,迅速地组建起一支优秀的项目团队,为一大纪念馆的建设提供全方位、多学科、跨专业的整体解决方案。
一大纪念馆位于中共一大会址东侧。在设计过程中,如何协调新旧建筑之间的关系是绕不开的难题。新建纪念馆在凸显庄重性和纪念性的同时,也要呼应中共一大会址及周边建筑,保护历史街区城市风貌。据设计团队介绍,一大纪念馆从城市风貌、立面造型、材料选择三个方面探究了新旧建筑如何和谐共生。
融入街区 与城市风貌的对话
一大纪念馆的选址位于上海新天地东侧太平桥公园内,紧邻历史文化风貌区,是上海市中心最热闹、最具代表性的旅游区之一。基地东侧为超高层办公楼、现代商业综合体及太平桥绿地;基地西侧是包含中共一大会址在内的成片石库门历史街区,基地两侧的城市肌理截然不同。在这样复杂的环境下,如何处理一大纪念馆在城市中的角色定位成为设计团队首要解决的问题,是凸显自身打造纪念性地标,还是融入城市统一街区风貌?
多方专家经过数月论证,最终选择了融合型方案,中共一大会址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家园,一大纪念馆就是守护精神家园的堡垒。新馆建筑淡化自身造型,更加注重历史依托,表达人文情怀,体现城市生活的归属感。为了达到新建建筑融入城市风貌的目标,设计采用街区还原的方式重现石库门建筑的细节与风采。
在城市肌理上,设计保留基地原有363号、373号两栋历史建筑。对旧建筑功能更新改造的同时,新馆主楼、辅楼两栋建筑,作为纪念馆参观入口与学术报告厅。纪念馆地上功能部分被分解为多个独立建筑,避免大体量建筑单体破坏小尺度街区氛围。设计还沿用了原有兴业路、黄陂南路的道路结构,在道路的尽端设置开放的市民广场,打通兴业路与太平湖之间的视觉通廊,保持了街道立面的延续性。
在建筑尺度上,一大纪念馆的地上建筑高度与周边建筑统一,将主要展览空间设置在地下室,并且建筑屋顶采用与周边相同的坡屋顶形式,保留山墙山花,延续历史街区起伏的天际线节奏。
重构母题 与建筑立面的对话
新馆在外立面设计中采用了“母题提炼、符号重复”的方式来呼应周边城市文脉与历史建筑。
石库门作为基地周边的区域象征,首先被确定为母题设计的蓝本。设计团队调研了中共一大会址以及基地周边的石库门建筑,通过类型学的方法对建筑的特征元素进行分类,归纳出半圆形红砖拼花拱券、圆心雕花装饰、浅色(门框)石箍等特征元素。设计团队将这些传统造型元素抽象解构,进行片段重组,生成母题。母题保留了红砖拼花拱券,并对拱券线脚加以简化;拱券圆心位置采用装饰混凝土材料雕刻半圆形几何线条,造型象征旭日东升,寓意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从这里启航;原有门框抽象为壁柱与凹槽,保留石库门的结构。
新的母题设计保留了石库门门头的整体结构,与周边历史建筑的造型一脉同源,但是对特征元素进行的抽象取消了建筑入口的功能特征(例如门扇、门框等),避免出现造型与实际功能不对应的问题。原本石库门门扇位置作为立面展示区域,用于悬挂党史相关的纪念性内容,建筑转角部位的母题上增加铜质壁画,主题为党史中六个重要历史阶段,增加纪念建筑的故事性。
最后,在立面上对母题造型不断重复,通过反复重现形成特征符号,使新馆立面既能融入周边城市风貌,符合文化传承;又能表达新建建筑的精神意向,与历史建筑造型新旧有别。
精选砖材 与建筑材料的对话
根据周边环境风貌,新建纪念馆外墙采用青砖面嵌红砖线条的形式,在色彩与材料质感上体现传统氛围。
砖材的选择以及砌筑的工艺是施工阶段设计团队极为关注的问题。考虑到纪念建筑的厚重感与角部砖挺括的效果,首先否定了贴砖片的立面装饰方法,坚持采用工艺复杂的整砖砌筑方式。
在研究过程中,“新砖”与“旧砖”的选用是争论的焦点。“新砖”为窑厂现烧制而成,成材尺寸规整强度高。但由于烧制工艺的丢失、烧制原料土的不同等问题,新砖在色彩上难以与周边建筑的旧砖保持一致,并且存在泛碱的问题。“旧砖”为旧建筑拆除中保留下的砖块,经过清洗打磨再次利用,外表颜色与周边建筑一致,但是材料存在风化脆裂的问题。
为此,设计团队前往多个窑厂进行实地调研,考察烧制工艺与材料特性,并且在施工现场砌筑了一道同比例样板墙,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进行反复实验。
一大纪念馆建成立面的大面积灰色部分采用了窑厂新烧制的砖材,并选用了灰色的勾缝剂来调节立面的整体颜色,与周边建筑协调的同时突出中共一大会址。新馆立面的红色线条部分,采用了回收利用的红色旧砖,并调配专用的补色剂与增强剂,力求新建筑的红色与周边建筑系出同源,原汁原味。
回顾设计中一系列新旧建筑之间的故事,不仅是设计师对作品精益求精的探索过程,也是设计团队站在这片街区、这座城市的角度,与历史对话的过程。中共一大会址是共产党员们心中神圣的起点,而新的一大纪念馆则要将共产党员忠于党与人民、艰苦奋斗、执著追求真理的红色精神传承下去,它将会是见证中国共产党下一个一百年的传世之作。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冷梅/文 华建集团/图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