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中共一大陈展项目总设计师胡晓云:中共一大纪念馆集合了上海目前最顶尖的设计师
2021-06-03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冷梅/文 施剑平/图、视频


▼ 人物简介 ▼

胡晓云 中共一大陈展项目总设计师、上海美术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总监、国家一级美术师


中共一大陈展项目总设计师胡晓云告诉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中共一大纪念馆作为建党100周年重点工程,我们不仅要把它展示好、设计好、制作好,我们还要让其成为全国红色纪念场馆的‘标杆’。为了成为‘标杆’,不论是设计上还是施工上,都要尽量做到‘全国第一’,这既是挑战,也是对我们的极大信任。中共一大纪念馆集合了上海目前最顶尖的设计师,我们希望中共一大纪念馆能够代表上海的最高水平。经过持续600多天的集体智慧和团队努力,中共一大纪念馆既有展陈设计、建筑设计、艺术设计,也有多媒体设计。”

胡晓云认为中共一大纪念馆的陈展特点,就是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把现代技术、现代展示手法、现代理念相结合,实现内容和空间形式的充分表达。“现代”成为最为核心的表现手法。在熟悉历史内容、了解历史素材的前提下,设计团队展开了定向的形式设计,让内容与设计融为一体。设计策划围绕纪念馆的各大展厅,也包括展陈内容的整体策划,进行了策展重点和亮点的全盘设计。

他说,策展的重点和亮点分为几个形式:第一,艺术性——通过油画、雕塑、国画等艺术品策展彰显展陈的当代表现力;第二,充分利用多媒体来表现建党历史中的细节和亮点,多媒体完全为内容服务,追加了呈现载体的多样性,使用了大量的创意元素,将多媒体和艺术有机结合,为内容增添多元视角。因此,整个展陈设计都以高标准、高起点进行设计,体现了上海水平。

 == 亮点解读 == 

胡晓云向记者介绍了整个展陈中最打动他的设计细节,细节中充分体现了多处创新。

首先是序厅,序厅中设计了三幅大型瓷板画,瓷板画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但这三幅瓷板画与传统意义上的瓷板画又非常不同,运用了现代工艺和高科技技术呈现创新瓷板画,画面看起来呈油画质地,实际是用特殊纳米技术完成的。以这么大的瓷幅、体量来说,这种呈现方式也是第一次运用在红色纪念场馆中。瓷板画的内容题材也进行了精心设计,正面一块瓷板画从“石库门”到“天安门”,回溯了建党历程的初心画卷,核心地标覆盖了五大革命圣地:井冈山、瑞金、遵义、延安和西柏坡。

第二,序厅诠释了中共一大会议召开的整个过程。序厅进来,就是13位代表,其身后不远就是石库门的标志性建筑。而这个场景真实地还原了当年中共一大开会时的周边地貌,代表们走出会场,就通向了石库门弄堂。用艺术的表现方式,包括灯光处理、艺术手法,把13个代表的人物个性全部鲜明地刻画了出来。人物排序也是很有讲究的,比如说,毛泽东和董必武,他们很自信地从会场走出。

序厅主要营造一个总体氛围,观众走进来以后,参观动线以及氛围营造都体现了一种“殿堂般”的崇高气势,让参观者肃然起敬。总体的设计风格简洁、明快、大气。使用了色彩明亮的基调,来凸显现代感。同时,还使用了大量照片、文字、实物、史料、艺术品与多媒体有机结合进行组合陈展,使用了新颖的展示手法。

第三,是在开天辟地板块,使用全新的多媒体呈现技术,实现了多个屏幕的集中展现,既有裸眼3D,也有幻影成像技术,三屏联动技术等等,让整个展览的呈现形式实现了技术提升。既有已知,更有未知,在虚拟和现实之间提升了观展的体验效果。

第四,使用了激光多媒体沙盘呈现《光荣之城》,这个沙盘集中反映了建党初期中国共产党在上海的主要活动。用真实比例复刻上海老建筑的微缩实景模型,用变幻光影和互动特效,生动讲述了从中共一大到四大的建党历程。

第五,就是开国大典的电影呈现经过修复技术重现在纪念馆中。而尾厅建党历程的电影,用了4K和8K技术,同样实属精品,具有很高的震撼力。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冷梅/文 施剑平/图、视频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