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青年力量集聚,为科创活力新生态实现多元链接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冷梅
“在整个长三角一体化的进程中,上海张江一直扮演着创新引领者的角色,即便自身优势明显,依然没有停止持续学习的进程。它不断通过自身优势带动周边地区协同发展,将自身的成功经验有效输出落地,推进整个长三角科创活力生态建设。”6月6日,刚刚结束了第三期长三角城市群青年英才创新营的学员代表张羽感触颇深。他是拓攻机器人有限公司创始人、江苏省青科协委员、南京市青联委员。拓攻机器人是一家无人机企业,提供整机方案以及周边传感器、高精度任务载荷、行业应用软件和无人机云服务。
可以说,张羽也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具体受益者。“我们企业坐落在南京,但在长三角各地均有项目推进,这都离不开长三角产业创新的良好生态,我们在其中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这是张羽第一次参加长三角城市群青年英才创新营,他的合伙人参加了上一届英才营后向他极力推荐。
6月2日,在浦东新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共青团上海市浦东新区委员会、上海市浦东新区青年联合会的指导下,长三角城市群青年人才创新学院和上海张江(集团)有限公司共同主办了第三届长三角城市群青年人才创新论坛,活动得到了南京、杭州、合肥、苏州、宁波、南通等六地团市委的大力支持。同时,为期5天的创新营也在张江人工智能岛的实训互访、专家授课、创投分享会中拉开了实战序幕。
青年科学家寇煦丰
“高地”之上再建“高峰”
长三角城市群是中国科技创新的龙头引擎,如何发现、培育和凝聚作为科技创新中坚的青年力量,是构筑长三角一体化科技创新生态的重要命题。长三角城市群青年人才创新学院自2019年启动以来,以打造长三角创新人才交流平台、促进产业创新协同、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为目标,已连续举办三届创新论坛和创新营。
今年论坛邀请了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徐甲甲、上海科技大学研究员寇煦丰、上海张江(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杜少雄和创新营学员代表拓攻机器人创始人张羽进行主题分享,他们从各自产业和领域角度出发,紧扣“新科技、新青年、新园区”主题,以独特的视角向在座嘉宾展现了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科技创新生态建设的新蓝图,凸显了青年人才在科技革命和时代变革中的远见卓识和责任担当。
寇煦丰的分享主题是《打造人工智能时代的大脑:基于磁性存储器的硬件系统》。这位1987年出生的青年科学家,是上海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助力院长。在其看来,人工智能时代,是基于数据的存储与读取,而制约计算机性能的真正因素,则是存储等级。此外,人才也是制约集成电路发展的另一因素。他认为,当前,作为国家实验室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张江不仅承担起重要科技攻关任务,并培养了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推动集成电路创新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交给上海的三项重大科技攻关任务中,包括生物医药、人工智能和集成电路。最新数据显示,上海拥有集成电路企业约600家,承担了50%的集成电路领域国家重大专项,从业人数20万人,产值1450亿元;上海张江拥有集成电路企业200余家,从业人数5万人,产值894.49亿元。
分享中,寇煦丰给出了他对中国集成电路领域未来难点的思考。中国集成电路“卡脖子”的难题,未来如何依靠数据驱动,高层次人才加入,以实现中国集成电路领域的弯道超车,这是相关产业从业者的使命,也是人生价值所在。
达观数据陈运文
找到协同创新的最大公约数
寇煦丰所在的上海科技大学从事前沿学科的基础性研究,同时针对张江的产业布局,实现科研成果转化。上海科技大学作为张江科学城的理工类大学,也是唯一一所主校区位于集成电路产业核心区的高校。其从诞生伊始便被赋予了服务张江科学城产业布局的属性。据记者了解,上海科技大学也有自己的科研转化平台,借助该平台目前已得到一家生物医药公司的资金支持,正在实现跨行业协同。
“我们需要找到协同创新的最大公约数,来尽最大可能实现产业协同,也包括区位协同,让协同创新真正落到‘实处’。某种意义上,长三角城市群青年英才创新营链接了创业者、投资者、高校以及政府资源,建立了长效机制,扮演了长三角地区的跨行业协同创新的平台角色。”寇煦丰告诉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这种协同创新既需要温度,更需要深度。作为一家从张江出发走向全国的人工智能企业,达观数据一直深受这片创新热土的福泽。2015年达观数据在张江高科技园区创办至今,短短5年半时间,已成长为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独角兽企业,通过人工智能进行文本数据挖掘,为企业提供高效便捷可控的办公机器人产品和解决方案。
达观数据创始人陈运文是2019年第二十届浦东十大杰出青年、浦东青企协副会长,此次经浦东团区委推荐,代表浦东优秀青年企业家在浦江创新论坛进行主题分享。“张江有非常好的人才资源、上下游产业齐备、很多人工智能方面的应用都是从这里走向成功的。张江人工智能岛成为当之无愧的全国标杆。”这两天,陈运文正在甘肃天水参加一个短期的公益支教,让他倍感自豪地是,张江在当地也是名声在外。
上海张江(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杜少雄十分看重张江科学城的科创活力生态布局。他说,当前,张江科技创新资源高度集聚,高质量人才持续汇聚,创新平台日益活跃,创新力量高度活跃。基于全球屈指可数的创新生态,张江已形成了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主导产业,企业在这里既可借助科研院所的科研力量,分享、整合垂直行业内的资源,又可联合科学城内各平台、全球顶尖风险投资机构,为企业发展注入活力。在盘活科创产业活力的同时,张江也在不断优化科学城开发的规划,例如张江人才公寓、张江未来公园等,让张江更为“宜居”。
拓攻机器人张羽
长三角一体化走“深”走“新”
陈运文认为,“创新协同一定要有比较好的分工协作,在智慧化大生产阶段,像人工智能领域,需要更多相关企业进行协同配合,形成一条产业链,才能让行业生态焕发勃勃生机。而站在长三角一体化的进程中,不但能够在更高维度联动人才储备、产业资源,还能实现更广泛的地域协同,建立一个超大都市圈的创新生态和产业体系。长三角城市群青年英才创新营便是一个非常合适的契机,让人才、技术、资源走出去,引进来,让产业上下游的配套、产业应用协同发展。”
令人欣喜的是,各项合作意向已悄然拉开。达观数据的陈运文与拓攻机器人的张羽虽然身处人工智能不同的细分领域,一个在上海,一个在南京,但在客户领域、硬件产品、分析端口均达成了更多合作层面的共识。作为一家南京的高科技企业,张羽的深刻感受是,上海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具有包容的胸怀格局,即便遥遥领先,依然在寻找各种机会带动整个长三角的周边城市协同发展。
张羽对长三角城市群青年英才创新营的师资背景、资源嫁接能力以及参与学员的多元化和专业性给出了极高评价。他把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的核心因素,简要地归纳为人、事、钱三个字。“对企业发展而言,最为核心的就是优秀人才团队,第一是人,张江科学城本身就聚集了全国最为顶尖的专业人才。其次,就事来讲,创业公司要有好的业务模式和产品方向。对于区域来讲,就需要好的产业结构。有了前两项为基础,吸引融资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他说,长三角城市群青年英才创新营,恰恰是在人、事、钱这三个层面上实现了深度链接。链接了核心人才,搭建了区域协同发展的平台,给予创业公司充分的“知识”赋能,也为全产业链协同发展、区域性协同创新持续赋能。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冷梅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