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这个“城市记忆空间”今日开启
2021-06-09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文 吴恺/图、视频

今天(6月9日),位于浦东的上海市档案馆新馆投入运行。从1930年代石库门弄堂里的“秘密档案库”,到1959年上海市档案馆正式成立,从外滩到浦东热土,这座“城市记忆空间”再次“升级”,来这里逛一逛,你会感觉到,那些沉睡的档案从未如此鲜活和立体。

  档案参观    更有趣  

走进上海市档案馆新馆,就好似走进一个庞大的“城市记忆空间”,这个空间不再仅仅只有“静物”,而是有了更多立体化的呈现。实景还原、多媒体声像等多种手段让你可以慢下来,在时光交替的档案铺陈中静静阅读这座城市的人文点滴和历史沧桑。

位于二楼的珍档展示厅,一本“立体书”用一段影像缓缓带你走进时代记忆,翻到“书”的最后一页,展览大门随之打开,这里就是新馆主题常设展“城市记忆 时光珍藏——上海市档案馆藏珍档陈列”的世界。

在1000平方米的展示空间里,观众能看到从馆藏档案和近年来征集档案史料中精选出的近千件珍贵文献、影像资料和实物。展览分为开埠通商、建党伟业、抗日救亡、解放新生、革故鼎新、改革开放、新时代新征程等七个板块,结束部分还有一个文化尾厅。步入其中,仿佛走入一个用历史片段拼接的时光隧道。

档案陈列不再仅仅是一张纸、两张画的有限陈列,技术让想象无限延伸。在开埠通商的板块,一张杨树浦水厂的厂房设计图静静躺在玻璃展示柜里,旁边却多出了个“相机”的标识,把手轻轻按在标识上方,面前的大屏幕就会开始播放一系列与水厂相关的档案资料。比如1903年上海自来水公司的广告画底稿:“君欲省水费乎?”百年前的广告词到今天看来也不过时。

“我们在这里特意摆放了圆凳,观众若是感兴趣,是可以坐下来仔仔细细地阅读档案原文,再通过互动屏获取更多的历史信息。”上海市档案馆利用服务部副主任张姚俊介绍说。

利用服务部工作人员胡劼力推的则是中央特科的展示“橱窗”。除了这里的档案本就难得一见——大部分均首次对外公布以外,在这里还能有别样的体验——摁下下面的互动按钮,复古的煤油灯亮起,可以听到深夜街头巷尾的枪声、追击声,让人一下子就回到了当时上海街头夜晚肃杀紧张的气氛中。“中央特科是1927年11月在上海成立的,由周恩来亲自组建和实际负责,主要任务是保卫中央领导机关的安全、营救被捕同志、惩办叛徒特务等。” 胡劼说,实景的设置让观众在看档案文字介绍之余更有了“氛围感”。

在展馆中,这样的“氛围感”随处可见。镇馆的《共产党宣言》红蓝本,不再只能看到封面,用互动大屏就可以任意翻阅内页;名为“唤醒”的多媒体装置,用现代艺术的方式展现了档案的意义——翻开它,唤醒的是一段荡气回肠的上海城市发展历程,从开埠到解放的重大历史事件,坐在桌前你就可以领略;小小的一个照相机,摁一下快门,面前闪回出的亦是一个个历史瞬间;自行车、缝纫机、冰箱,橱柜上的麦乳精,墙上贴着的结婚照,这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上海人熟悉的小家;从1977年恢复高考,到2021年“祝融号”登陆火星,数百张照片记录的是改革开放以来上海飞速发展的点滴。纸质档案在这样的“氛围感”中变得立体生动,也更贴近了观众。

  档案保管    更智慧  

作为规模最大的省级国家综合档案馆,上海市档案馆可谓是个“史册智库”,这里储存保管着460余万卷(件)珍贵档案。穿过往事的多个世纪的历史尘烟,成就了这座城市杂糅而多元、精彩而巨大的记忆宝藏。而今,这些鲜活珍贵的记忆并没有在时光中湮灭,而是会被更好地收藏。

档案馆新馆占地面积4万余平方米,一期建成10.7万平方米,分区设计库房大楼(北楼)、业务技术用房(东楼)和公共服务区域(南楼),构成“C”型环绕式布局。

用来保管档案的将是总高17层的库房大楼。据介绍,这里以国家最高标准建设,耐火、防火、防水和抗震设计,温湿度自动控制和除尘系统,以及不同功能档案储存空间。档案从进馆、消毒、入库,到保护修复、调卷归还、整理编目,都将得到更精细、专业和智慧的呵护。

这是一座会“思考”的智慧档案馆。依托大数据分析、物联网、AI等技术,建立起“人、档案、档案馆”之间的智慧互联。“一屏管全馆”,实现所有馆藏的定位查询、快速存取等智能化管理,每一间库房的温湿度、防火、安全,每一个出入口的安全保卫、人流物流,一键远程调节管控。“一屏观全馆”,可横向覆盖市级立档单位,纵向连通市、区17家综合档案馆,构建起一体化档案接收、管理、保存、利用体系。

这也是一座会“呼吸”的绿色档案馆。秉承“以人为本”理念,围墙东南两侧为公众让渡出休憩空间。建筑内外采用“复层绿化”设计,地面、屋顶、中庭、广场,树木花草随四季变化,有如生机盎然的立体画卷。建筑生态设计与气候变化呼应,智慧建筑表皮、中庭自然通风、屋顶雨水收集、地源热泵机组……点点滴滴,无不体现着“人、建筑、自然环境”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建筑外立面“高山流水”的设计更是仿佛告诉我们,历史的长河,高山仰止、源远流长。

  档案查阅    更便捷  

除了保管档案,档案馆的公共服务也将更为便捷和贴心。新馆南楼为公共服务区,由活动大厅、珍档展示厅、专题展览厅、档案查阅服务中心、报告厅、学生课堂等部分组成,将为市民提供查阅档案、观看展览、读档学史、聆听讲座、文化社交等丰富的档案文化体验。

还是一身白大褂,高高的个子,青年报·青春上海曾采访过的上海市档案馆保护技术部档案修复人员孟烨如今有了新的身份,从来都只在幕后的这些档案修复师们走到了台前,在新馆的一楼“专场体验”中为市民展示档案修复的技艺。

二楼的学生课堂,互动体验感更强。在这里,“讲师”会为青少年学生带来更多体验式的档案制作。“比如一些成长档案的做法,给孩子们带来些小课程,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对于档案有更深的了解。” 上海市档案馆利用服务部工作人员、“学生课堂”指导老师许瑾介绍说。

同样位于二楼的档案查阅服务中心,是一个总面积约1000平方米的敞亮空间,分设公共查阅大厅、多媒体档案阅览室、专题阅览室、政府公开信息阅览室、服务中心、咨询接待室等不同功能区域,将面向公众免费提供数字、纸质和胶片载体的馆藏档案资料和政府主动公开信息的查阅服务。

上师大研究城市管理的博士小孙因为要写博士论文,经常要来档案馆查阅资料。获悉新馆开放的消息,他就迫不及待地赶来了。而在电脑上翻查了一会后,他就感觉到:“比以前方便很多。”原先查阅一些资料后,如果想要打印带回去研究,需要手动填写单子,等待审核,回去后等5个工作日甚至更久后才能来取,而现在直接就可以在电脑上选择打印,当天就能带走。

据上海市档案馆利用服务部副主任颜昶介绍,公共查阅大厅分为数字化档案查阅区、图书阅览区和公共休息区,可同时容纳近百人查阅、休闲。数字化档案查阅区共有36台查阅终端,查档者可通过终端登录馆藏档案检索系统,进入上海市档案馆数字档案资源库,查询并浏览近百万卷馆藏开放档案目录和部分数字化全文;图书阅览区将提供6000余册档案编研史料出版物、参考书、工具书等供查档利用者浏览。

“目前我们的开放档案大部分已完成了数字化,比例还在逐步提高,今后要做到全部数字化,更方便老百姓的档案查阅。”他表示。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文 吴恺/图、视频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