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天来了,感受上海“湿漉漉”的季节吧!
2021-06-10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陈泳均 实习生 刘秦春 见习记者 崔子润/文 吴恺/图(除署名外)

就在今天上海进入梅雨季节啦,较常年偏早(常年入梅为6月17日)。当前上海迎来了入梅后的第一波强降水,第一天入梅就让人不省心,不少市民朋友被困在了下班路上,有网友表示:“雨停是不可能了,只想等个小雨……”

记者从上海市预警发布中心了解到,上海中心气象台2021年06月10日18时35分发布暴雨黄色预警:受较强的降水云团影响,预计未来3小时内本市将出现1小时50毫米左右的短时强降水,暴雨蓝色预警信号更新为暴雨黄色预警信号。

预计今年梅雨前期雨带不稳定,呈现南北摇动态势。受高空槽东移影响,今天天气阴有阵雨或雷雨。傍晚到夜里,局部地区雨量可达大雨到暴雨,雨量分布不均,累积雨量20~40毫米,局部60~90毫米小时,最大雨强30~50毫米。

明后两天雨带南压、减弱,本市多云到阴,有分散性短时阵雨。13-14日,本市还将有一次较强降水过程。未来一周本市气温较平稳,极端最高气温31℃左右,最低气温维持在22~24℃之间。

据悉,上海常年平均出梅日为7月10日。平均梅雨期长度约为23天。最长梅雨出现在1954年,达58天;最短梅雨仅2天,出现在1897年和1965年,为空梅。梅雨期常年平均降水量为243.1毫米,相当于上海年平均降水量的五分之一。

 == 应对 == 

  ▎徐汇、宝山 ▎有了智慧化自动监测系统,做到未雨绸缪  

说好的暴雨虽然姗姗来迟,却还是如约来袭。恰值下班晚高峰,倾盆大雨将下班族淋个措手不及。记者从徐汇、宝山等区获悉,早在暴雨来临前几天,各区就做好了防汛预案。不少区还启动了智慧化自动监测系统。通过智能手段来监测水位,易积水点等,做到未雨绸缪。

徐汇区建管委副主任沈秀观告诉记者,市级警报发布后,第一时间所有预案人员进岗到位,相关单位做好汛期监测,道路巡查。“警报一发布,我们马上对易积水点,高空设施等进行巡查,一旦发现有积水情况,相关队伍进行应急处置。”

与以前不同,由于借助了智慧化自动监测系统,整个防汛的“神经末梢”变得更为灵敏了。在沈秀观看来,如果原来主要是靠老百姓举报来发现一些积水点的话,那么现在的话,随着徐汇防汛防台系统上线,通过和公安联通的探头、水位器等,可以即时掌握现场的雨量水量,对包括道路、下立交等敏感区委进行预警。

“一旦监测到积水情况,防汛指挥部会第一时间通知相关单位,及时排水和处置,将积水对居民的生活影响降到最低。”沈秀观介绍说,目前,徐汇区在防汛防台期间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道路小区积水等城市内涝问题,存在发现和处置不及时等现象。有了平台建设通过部署智能感知设备、强化监测预警,实现预警推送、处置闭环,提高智能发现能力,化被动发现为主动发现,提高应急处置时效。比如在龙吴路下立交、衡山路地道以及喜泰路喜泰支路等20余条道路的易积水点,借助智能感知积水尺进行积水深度的监测,为防汛部门快速掌握区域内的积水情况,同时能够实现积水情况下自动报警,依托同步部署的视频监控进行复核,推送信息至排水抢险联动部门进行协同处置,切实提升处置时效。又比如通过安装排水管网监测终端,实时监测管道液位、流速变化,结合管网、管位、标高等情况,实现积水提前预警。同时基于“一网统管”平台的视频资源,实时掌握道路及小区周边动态,及时将报警信息推送至防汛办、抢险单位、街道镇等处置力量。

宝山防汛办副主任陈锦超告诉记者,收到暴雨警报后,宝山关注全区的易积水道路。城运中心也及时启动了防汛专用板块监测,采取了视频探头轮巡。“比如有的易积水点,容易发生树叶、垃圾袋,把进水口堵掉的情况。这个靠人工去一一排查工作量太大。于是,我们就将历年容易发生积水的点位纳入数据库,重点锁定这些区域。调取现场视频。一旦发现异常,就及时派出绿化环卫、道路养护单位,第一时间去现场处置。”

因为有了这套智能系统,陈锦超表示,这对全区面上点位上的汛情掌握更快,更及时。大大方便了防汛指挥调度。

郭容/摄

  ▎松江 ▎各街道开展针对性检查,提升抢险能力  

针对今年不容乐观的防汛形势,松江区水务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滚动开展隐患排查整治,落实“一网统管”与防汛工作联勤联动,提前做好内河水位预降、人员转移、农作物抢种抢收等工作。街道也通过开展针对性检查,形成从发现到跟踪再到整改的闭环管理。

记者从方松街道获悉,为了进一步提升防汛排涝能力,目前已经完成6座雨、污水提升泵站的汛前维修保养,对移动排涝泵车完成故障检测及保养,目前正在加快完成放生池花园和昌鑫花园雨水提升泵的维修和安装。此外,进一步配齐配强3支防汛抢险队伍的抢险设备和物资,提升抢险能力。

为了各级防汛责任落实到位,结合方松人口、业态等实际,完成《方松街道2021年防汛防台专项应急预案》的修编和印发,进一步明确防汛责任制度和责任队伍,更新街道防汛通讯录、辖区内68个住宅小区和16个商业街坊的防汛责任通讯录。

暴雨袭来,无疑是一场24小时的值守。方松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已经将值班与街道日常值班相结合,进一步落实防汛值班备勤制度,强调领导带头值班,明确防汛值班职责,强化24小时值守。

当得知今日暴雨即将袭来,中山街道通过短信、微信群发至成员单位、片区管委会和居民区的防汛联络人,落实防汛值班人员和带班领导,根据预案提前做好应对准备工作。在小区门口的电子屏发布天气预警,居委会通知居民收好窗外花盆等,对区域内危房简屋通知保证必要时刻进行人员转移,物业和环卫对小区内排水设施检查和提前降水,落实道路、雨水、绿化、路灯等养护单位待命等。

  ▎临港高校 ▎海绵城市不惧暴雨  

18时35分,上海中心气象台发布黄色暴雨预警信号。然而,临港高校却不慌,这是为何?原来,海绵绿地、“地毯式”摸排是答案!

一位上海建桥学院的老师向记者透露道,这不仅因为学校在暴雨前仔细排摸外,更关键的原因是,临港是上海首个国家级“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也是全国面积最大的“海绵城市”试点地区。而这正是临港高校遇到暴雨来袭并不慌张的底气。

熟悉临港新片区的人都知道,如果在台风过境第二天赶到临港新片区,会有这样的惊喜:小区、路面并不会存在长时间积水,大量雨水通过缓慢的净化过程汇聚滴水湖,形成生态闭环。具有海绵元素的高校、海绵型小区、海绵型绿地、海绵型道路等设施的建成,正让临港新片区“会呼吸、有生命”。

上海电机学院正是其中一个高校代表,通过在校园核心绿地区域植入了海绵元素,模拟海绵城市“渗、滞、蓄、净、用、排”的雨水控制利用过程,系统改造了校园环境。这是上海临港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的重要工程,也是临港地区高校单项面积最大的项目,总占地面积约18000㎡。如今,人工湿地、雨水花园、浅层调蓄等设施,可以利用环境的自然循环调节雨水,下雨时吸水,晴天时释放水用于植物生长。“海绵校园”使上海电机学院实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85%,年径流污染控制率达60%。

围绕常规性预防性措施,上海电机学院做好应急队伍组建、物资储备、防雷检测、隐患排查等工作。诸如对泵房等重点部门进行检查维护,对校园内的排水系统进行“地毯式”的排摸,清理排水沟,疏通下水道,对屋顶平台、天沟、落水管等地进行清理。上海海洋大学则通在宿舍区提醒学生,加强校园巡视检查,做好防汛准备,并加强积水排水处理等。上海建桥学院提前处理好了天沟里面的树叶、淤泥等,防止暴雨带来的积水,并加强人员值班。

 == 贴士 == 

暴雨防御指引:

1.市民尽量减少外出,检查门窗,防止雨水渗漏。

2.驾驶人员注意路面积水。

3.切断低洼地带有危险的室外电源;暂停在空旷地方的户外作业;危险地带人员和危房居民转移到安全场所避雨。

4.检查城市、农田、鱼塘排水系统,采取必要的排涝措施。

5.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预案,做好暴雨应对工作。

雷电防御指引:

1.停止在空旷的地方开展户外活动。

2.停止在江、河、湖、海游泳。

3.远离大树、墙角或有突出金属物的地方;不要将有金属尖角的物品朝天握在手中或扛在肩上。

4.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预案,做好雷电应对工作。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陈泳均 实习生 刘秦春 见习记者 崔子润/文 吴恺/图(除署名外)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