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市民群众安然度汛,国内首个超大城市运行数字体征系统正式上线
2021-06-11 时政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嘉音

“一网统管”是推进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的“牛鼻子”工作。6月10日,国内首个“实时、动态、鲜活”的超大城市运行数字体征系统——上海城市运行数字体征1.0版(以下简称“上海数字体征”)正式上线,这也是今年上海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各部门及社会大数据资源进一步向数据底座汇聚形成的新成果。防台防汛、消防监督……数字体征系统正在助力数字治理手段精细治城。

  上海正式入梅  

数字体征系统助力超大城市安然度汛

根据上海市气象局消息,上海已经正式入梅,较常年偏早,梅雨前期雨带不稳定,呈现南北摆动态势。市委副书记、市长、市防汛指挥部总指挥龚正在上海市防汛工作会议上指出,要依托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持续提升防汛指挥的智能化水平。

记者了解到,在正式上线的上海城市运行数字体征中,气象预警信息、天气实况、交通预警、防汛级别、泵站排水情况、下立交积水情况等城市运行体征都能在系统大屏中实时呈现。

同时,和防汛相关的市民热线处置情况,也在数字体征系统中进行梳理和分析,为各部门工作提供不同渠道的参考。如果遇到防汛级别较高的情况,将统筹调度全市资源,保障市民群众安然度汛。

市城运中心介绍,上海数字体征各项指标的设置来源于人群众的需求,坚持“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的用户思维,同时充分考虑城市运行的科学、高效和安全,直面城市运行的“痛点”“难点”和“堵点”,场景开发始终坚持以用户需求为导向。

防汛仅仅是数字体征的一个方面,新鲜上线的上海数字体征,依托遍布全城的泛感知设备和千万级的城市治理“神经元”,构建实时、鲜活、多维、精准的问题发现机制和城市运行风险防范机制,依托数据和算法实时监测城市运行状态、综合研判城市运行态势,提升“一网统管”的精细治理能力和数字治理能级,形成集泛在接入、数据汇聚、预警预报、智能派单、依责处置、评估评价及应用示范为一体的超大城市治理新路子。

  体察城市脉搏  

形成覆盖的城市运行泛感知神经元体系

全面、实时、动态的监测,让每个时点的数据都能被采集、生成、上传、治理。对城市生命体的感知正实现由量到质的转变。

市城运中心表示,数字体征重点聚焦城市的自循环系统(如气象信息、土壤质量、水质安全、垃圾清运情况等),聚焦城市中因人产生的流动指标(如车流、人流、物流、信息数据流、能源流等)、聚焦人的感受(如商业、旅游等社会生活指标,以及政务服务、民生服务等体现城市宜居宜业的指标项),进行实时、全面、客观地态势感知,认知、判断的空间按被放大,多能、全能的感知让城市真正成为了生命体、有机体。

比如,今年以来,市消防部门在市城运“一网统管”的框架内,联合多家力量,形成了围绕灭火救援、防火监督、高层建筑和大型综合体风险评估等一系列的消防数字体征。其中有一些宏观的体征,比如年度警情总数、万人火警发生率、十万人火灾死亡率,这些指标从总体上反映城市消防的运行状态,对城市运行和城市建设规划有重要作用。也有一些微观层面的体征,如用于指导具体工作,如通过将相关的物联感知数据进行汇聚,形成建筑和场所的风险评估画像,帮助消防监督人员精准执法,实现早发现、早处置。

上海数字体征聚焦城市整体态势和趋势,将各项城市运行体征细分为55类1000多项指标,形成全域覆盖的城市运行泛感知神经元体系。依托“城市之感”,通过218类、1100多万个物联终端,每日采集包括水质、小区出入口安全、养老服务等在内的超过3400万条实时动态数据;依托“城市之眼”,基于算法库综合研判31万路高清公共视频采集的信息,实时智能发现消防通道车辆违停、下立交积水、严重交通拥堵等城市“堵点”;依托“城市之声”,以12345市民热线为基础,整合了环保热线、质量监督热线等27条热线,每天实时接听并处置近2.5万件市民诉求。

同时110、120、119等,反映出民生急难愁等市民求助类数据资源信息也在系统中得到高效反应。在模型和算法的帮助下,上海数字体征能够对实现对各类风险的“早发现、早预警、早研判、早处置”,实现资源统筹调度、行动人机协同。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嘉音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