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基因,坚守医者初心!这家医院里“藏”着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很多人知道,这是上海第一家西医医院;但鲜为人知的是,这家医院还有着鲜明的红色基因。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院史馆近日被授予“浦东新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称号。该馆是首家荣获“浦东新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称号的医院历史陈列场馆。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始建于1844年,是上海第一家西医医院。在177年的漫漫岁月长河中,她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变幻、亲历了上海的兴盛繁荣、引领了医学的发展进步。
事实上,这家医院还有着鲜明的红色基因。例如仁济医院首位华人副院长牛惠霖用精湛医术先后两次秘密救治著名红军将领陈赓,使其免受截肢之苦,从而为中国革命解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1938年,仁济医院秘密成立上海首个医院中共地下党组织,由当时还是仁济护校学生的左英(原名瞿虹霞)任组长。1941年12月,抗战全面爆发。仁济医院党支部号召全体医务人员团结起来奋起抗争,护校学生和仁济的医护职工在中共地下党的领导下先后举行“罢饭”斗争和罢工示威。1945年,抗战胜利,时任院长陈邦典牵头制定了《仁济医德信条》共12条。寥寥百字,对当下如何做好医生,办好医院,更有现实启示……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仁济医院先后派出215人次医护人员前往湖北、北京、新疆等地以及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支援抗疫工作。院史馆特别开辟专门展区,以实物陈列的方式,再现这场伟大的抗疫举国之战。该区域目前展出的《查医生援鄂日记》是国内首部以援鄂一线医护人员视角写成的战疫日记,已被翻译成9国语言向世界介绍中国抗疫成功经验。院史馆还陈列着2020年著名的抗疫公益歌曲《勇气》的歌谱及上海音乐学院院长、歌唱家廖昌永共同创作的手稿。
据悉,仁济医院院史馆于2019年7月2日正式开工,历时5个月建成。该馆位于仁济医院东院区科研楼地下一层(近东方路1630号门),于2019年建成,面积约275平方米,分为12个展区,传统的展板、实物展示与先进的多媒体互动技术完美结合,该馆全面展示了仁济医院自1844年建院以来在医疗、护理、教学、科研、管理、党建等各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
目前,馆内收藏陈列着近百件与医院的历史和发展密切相关的实物展品,其中不乏数十件年代久远的珍品。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需要,仁济医院院史馆目前采取工作日团体预约制参观。
为进一步丰富充实院史馆馆藏,仁济医院院史馆长期面向社会人士征集院史文物及线索。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