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三次“飞天”的聂海胜:见证载人航天灿烂征途
2021-06-19 天下

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乘组指令长聂海胜。 新华社 图

“太空里的一小步,航天事业的一大步。”

回首自己的航天路,神舟十二号指令长聂海胜心生感慨:“20多年,3次‘飞天’。我的每一小步,都幸运地走在中国航天的每一大步里。”

神六:继续努力,绝不放弃

1998年1月,聂海胜光荣入选我国首批航天员。入选,并不意味着拿到“太空入场券”。神舟五号飞行任务,聂海胜成为备份航天员,与飞天梦擦肩而过。

就在选拔训练的关键阶段,聂海胜的母亲突发疾病。他心急如焚。然而,面对紧张急迫的备战工作,权衡再三,他忍痛让妻子回到老家,和弟弟一起照顾母亲。而他自己,依然坚持在训练一线。就在此时,组织得知了聂海胜的情况,特批他回老家探望。

3天后,聂海胜又出现在训练场。经过高强度的训练,他熟练掌握了所有飞行程序及操作规程,在单项考核中,出现了整个考核中难得一见的满分。最后,聂海胜以优异的成绩入选神舟六号飞行任务乘组。

2005年10月12日到16日,费俊龙、聂海胜乘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在轨飞行120小时,首次实现多人多天太空飞行。

神十:成绩清零,一如既往

神六之后,聂海胜迎来了飞天生涯中的第二个8年。这期间,他先后获得“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航天功勋奖章”、感动中国2005年度人物。

太空失重,心灵不能“失重”。聂海胜一次次将成绩清零,一如既往地学习、苦练、参加乘组选拔。

2013年4月,聂海胜和张晓光、王亚平以优异的成绩入选神舟十号飞行任务乘组。这次任务由聂海胜担任指令长,带领两位没有太空飞行经验的战友出征太空,同时,他还承担手控交会对接任务。

手控交会对接,被喻为“太空穿针”。这对航天员的认知、操作技能、风险预判和心理能力等方面都提出了挑战。

6月23日8时26分,继神舟九号航天员刘旺首次完成“太空穿针”后,聂海胜再次验证手控交会对接技术。10时整,“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对接环接触,7分钟后,两个飞行器连接成组合体,对接成功。

6月26日早晨,在圆满完成一系列空间科学试验后,神舟十号飞船于内蒙古主着陆场成功返回,宣告着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第一阶段任务完美收官。

神十二:初心不忘,时刻准备

2014年,聂海胜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大队长。他与全体航天员坚持刻苦训练、顽强拼搏,确保了各项训练任务和重大试验任务圆满完成。大队荣立集体一等功,航天员群体荣获“时代楷模”“最美奋斗者”称号。

2019年12月,聂海胜再次拿到“太空入场券”,和刘伯明、汤洪波一起入选神舟十二号任务飞行乘组,并担任指令长。

神舟十二号飞行任务是空间站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已50岁有余的聂海胜一直跟其他航天员一样——训练,训练,再训练。

6月17日,他与刘伯明、汤洪波一起,踏上了飞天征程。这是聂海胜第三次飞向太空。“我的初心是出征太空,我的使命就是圆满完成任务,我的状态就是时刻准备着。”这,是这位特级航天员的心声。

据新华社电

来源: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