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台红色音乐会接力上演,上海新生代音乐力量致敬先辈
2021-06-26 文体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上海交响乐团红色巡演从石库门到宝塔山,一路途经北京、杭州、赣州、长沙、武汉和延安,最终回到上海,在“七一”前后,于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开启了红色驻场演出。上海交响乐团携手一众80后、90后甚至00后的年轻音乐家,奉上四场《建党伟业》专题音乐会,为观众献上四部委约新作《中国颂》《我们一起奔向大海仰望星空》《父辈》的上海首演及《逐浪心潮》的世界首演,与“聆听·百年回响”红色音乐互动展联动,让观众体验有趣味有意义的红色新生活。

 // 四台红色音乐会接力上演 // 

6月25日,90后新生代指挥家孙一凡执棒上海交响,奏响60后作曲家于阳的《中国颂》,拉开驻场演出的大幕;随后,上海交响乐团助理指挥张橹将于6月26日挥棒上演70后作曲家郝维亚的《我们一起奔向大海仰望星空》。6月29日、7月1日,则分别由青年指挥家俞极、昆明聂耳交响乐团艺术总监黄屹依次联手乐团献演“50后”作曲家贾达群的《逐浪心潮》及80后作曲家杨帆的《父辈》。

此前在巡演中,贾达群教授的《逐浪心潮》暂未演出,此次在上海主场正式亮相。这是一部以乐队协奏曲为体裁、为庆祝建党百年的委约新作,表达了作曲者对中国近代一百年来的历史思考。

“我曾经将毛主席三十余首诗词倒背如流,因为我特别敬佩和欣赏毛主席诗词中透露出来的那种撼天动地、磅礴轩昂、舍我其谁的气概。接到上交委约后,我认真地思考了许久,觉得用音乐来书写一百年来中华民族为独立解放和民族复兴所经历的坎坷历程,书写我们对理想的信念,缅怀所有为此奋斗和牺牲的前辈先烈,是一件非常有意义,但也很不容易的事情。因为这一百年是波澜壮阔的、厚重的、付出巨大且值得深思的历史。心绪激动,情感迸发,‘逐浪心潮’四个字瞬间闪现,刚好与毛主席诗词中的‘心潮逐浪高’(《菩萨蛮·黄鹤楼》)吻合,或许这首词本来就一直深深地刻印在我的心底……就是它了!”贾达群说。

另外三部作品在此前巡演中已经被众多乐迷所熟悉:《中国颂》由上海音乐学院教授于阳创作,是一部把握时代脉动、弘扬理想主义的原创交响乐作品;中央音乐学院教授郝维亚创作的女高音与乐队《我们一起奔向大海仰望星空》,是一首关于信念和理想的作品,表达百年来在筚路蓝缕的奋斗道路上,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引领下,怀揣永不磨灭的初心,团结奋进,砥砺前行;青年作曲家杨帆的交响诗《父辈》,部分旋律来源于他创作的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希望以此来表现对父辈、前辈们的崇敬,更是对当今美好生活的感怀与赞叹。

除了委约新作,四台音乐会还将呈现朱践耳《节日序曲》、吕其明的《红旗颂》等红色经典,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选段《黄河钢琴协奏曲》《黄河大合唱》等观众们耳熟能详的作品也将在音乐会上奏响。

 // 众多年轻力量登场致敬先辈 // 

作为上海交响庆祝建党百年的压轴活动,驻场演出中除了指挥,还有很多年轻音乐力量,如女高音赵丽丽、钢琴家万捷旎、二胡演奏家陆轶文等优秀的青年音乐家均加盟其中。当晚《中国颂》的演出舞台上,更是出现了年仅15岁的小号演奏员吴雨霖,这位出生于2006年,现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附中的男孩,演出时颇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势,毫不怯场。

为什么乐团频频邀请年轻音乐家挑大梁,上海交响乐团团长周平说道:“从去年到今年,这些年轻艺术家已经用一场场精彩演出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在庆祝建党百年这样重要的时刻,作为中国音乐的未来,年轻艺术家的声音尤其应该被听到,被记住。同时我们也希望年轻艺术家能吸引更多年轻观众,一起在现场,在舞台上下同步完成对先辈的致敬,也是对艺术和信仰的传承”。

上海交响乐团通过此次庆祝建党百年的主题委约,也对音乐创作生产机制进行了多种探索。比如上海交响首次同时委约多位作曲家进行主题创作,并给予他们充分的创作空间,分阶段面向不同群体试演,让作曲家在写作过程中就能听到有效反馈,解决了他们通常“在作曲到演奏这段间隔,乐谱躺在桌子上不可名状的恐惧”。

红色巡演结束后,几位作曲家再次调整修改,比如当晚于阳的《中国颂》,较之红色巡演时,此番上海首演的舞台上新增了80人的合唱团(Echo合唱团)及10位站在舞台侧面的小号乐手,使得作品更加磅礴壮阔。

同时,上海交响一改通常委约新作先在上海首演的传统,第一次尝试携委约作品先到全国巡回首演,让全国观众先一睹新作风采,最终回到上海驻场演出的做法,让委约作品走出“圈子”,扩大了作品影响力和传播度。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