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过去了,殷夫精神依然感召他的学弟学妹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通讯员 张喆烨
7月1日,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广大学生中引起强烈反响。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回顾的光辉历程,也对当代青年提出了新的要求,要从革命先辈身上汲取养分,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著名的左联五烈士之一殷夫毕业于民立中学,大学则就读于同济大学。1931年他牺牲的时候,是五烈士中最年轻的,只有21岁。最近13位民立学子在假期回到校园。由民立中学应届高三毕业生李一格,以作为殷夫在民立中学与同济大学双重“校友”的身份牵头,与新高三、新高二的学弟学妹们一同讲殷夫,忆殷夫,学殷夫。
李一格说,总结殷夫的一生,从他少年时代写下的第一句诗开始,一直到他21岁牺牲前,曾创作了大量的优秀诗篇散文。由早期的“青春诗”到后期的“红色鼓动诗”,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其作为一个中国有文化,有学识的知识青年的思想历程,渗透出其纯真圣洁的青少年情愫,流淌着其“光彩四溢”的青春活力。
殷夫的文学鲜明映照了他的心路历程。在一次革命运动中殷夫被捕了,经过营救殷夫最终出狱。他虽对母亲家人非常歉疚,但仍渴望着追求自由,开始“新的生命”,所以在《给母亲》一诗中他写道:“此后,我得在造我的前程,收回我过往的热情,热情固灼燃起青春旧灰,但也叫着我去获得新生。”后来殷夫考入中国最早开办的七所国立大学之一的同济大学。在同济大学“德文补习科”的学习生活中,歌德的作品、同学的见解、社会的现状无不拨动着殷夫的心弦,殷夫在《放脚时代的足印》一文中写到了“春给我一瓣嫩绿的叶,我反复地寻求着诗意”。
李一格表示,殷夫的大学生活远不止阅读小说这么简单,观察社会现象,留心工人待遇,身边的一切都驱使着殷夫成为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团体的一员。对于工人遭遇的感同身受,地下党工人运动前辈的谆谆教诲让殷夫在同济大学中从鲁莽瞎撞逐渐转向成熟。了解了殷夫的成长事迹、革命轨迹,同学们对殷夫的认识更加深入,发自内心地敬佩,钦佩殷夫。
在此次活动中,13名学生还一同前往民立中学的殷夫广场,给殷夫送上花圈。现在,殷夫的一些作品的著名诗句被印在了民立中学的练习本上,这些饱含深情的诗句被一届届的民立学子铭记,对他们产生深远的影响。学生们表示,他们要像老学长殷夫一样,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通讯员 张喆烨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