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徐家汇,遇见“光”的盒子
2021-07-04 生活

T站灯塔书房丰富青年白领休闲生活,展现徐家汇特色文脉。本文受访者供图

青年报见习记者 丁文佳

出了地铁徐家汇站10号口,一段室外长梯开门见山地搭建在眼前,拾级而上后便可抵达位于T20大厦二楼的灯塔书房。在该书房里有一个艺术装置名为“光‘盒’作用”。设计师刘天透露,她设计的知识盒子里也是采用梯子连接楼宇的构想,但故意错置一些楼梯的方向,让读者在观看中思考辨别。

  灯塔精神 不是一个建筑  

徐汇区图书馆去年因闭馆改建,实体空间与读者暂别,但阅读服务以多种创新方式得以延续,灯塔书房便是由自然力研究院全案参与设计和整体活动打造的特色补充。与通常需要排队后方可鱼贯而入的网红书店不同,灯塔书房服务点位多选取多元创新空间。刘天介绍,一些对外空间内部已经有相当完备的硬件和软装布置,但是来者寥寥,需用巧思进行引流,让空间利用率达到最优效果。

以T站灯塔书房所在的T20徐家汇商圈综合服务中心为例,徐家汇商圈党群服务站、新时代文明实践点、营商服务站、白领服务站等同期入驻,为市民和游客创造了舒适便捷的交流空间,也为商圈白领提供临时会客功能,但在互动活动丰富性和多样性文化需求上依旧有探索的空间。T站灯塔书房在此基础上,以知识盒子的艺术装置作为视觉导入、空间互动活动全面展开,精选党史教育、红色经典等主题图书,发挥思想的引领作用。

自然力研究院联创人、设计人类学小组负责人周雷告诉记者:“T站灯塔书房旨在建立具有青年聚会、思想交流功能的中心,以实现T20的首字母T所代表的transformation(译为变化、改观)象征含义。”对于由书籍的侧面、灯塔的光线、海面的波纹、视窗的轮廓这四个部分组成的灯塔书房logo所寓意的引航精神,他指出:“灯塔不是一个建筑,对无数行船的指引才是灯塔的灵魂。”正是由空间管理者凝聚的青年精神和服务精神,组成“无数行船”后的持续发力,才能让灯塔书房真正成为一道光。

  光“盒”作用 照亮历史的前路  

通过灯塔计划让阅读点亮生活。与此同时,T站灯塔书房里的五个知识盒子也被照亮。被设计团队取名为“光‘盒’作用”的互动装置不只是一个谐音梗,更是一种新型阅读模式。据刘天介绍:“盒子本身的容纳性和外观的多样性,带给创作者更丰富的表达形式。”知识盒子通过视觉、触觉和互动形式建造“可阅读”的城市,整体设计围绕徐家汇周边的历史、文化、营商服务以及红色引领理念,同时融合T站本身的建筑设计概念和艺术品创作手法,成为一种知识探索的艺术装置。

用盒子装起来的徐家汇文化和历史,没有尘封痕迹,光亮如新。分别以寻源徐家汇、海派之源下的红色基因、博物馆奇妙物语、营商服务最优圈、玩转徐家汇为主题进行路线设计。通过翻动印有图案的装置页面来阅读信息,这种趣味互动形式,既可以让读者去探索重要地标的历史知识,同时也能获取生活便利的资讯。不同主题的知识盒子由不同材质打造,其中三个盒子更是呼应灯塔书房的logo配色,同中有异的艺术机理,生动传递了设计师对于细节刻画的关照和对历史叙述的用心。

“寻源徐家汇”以徐家汇土山湾博物馆的历史源起为设计理念,博物馆起源于土山湾孤儿院,抚养孤儿之余,还创办了土山湾工艺品厂,传授绘画、雕塑、印刷、木刻等工艺。因此该盒子采用木质材质,融合了木刻版画工艺,整体风格古朴自然,呼应徐家汇的悠久历史与文化。“海派之源下的红色基因”由另一位设计师唐瑶设计完成。装置上由不同深浅的红色三角形,相互错落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五角红星。刘天介绍:“运用亚克力的现代材质,用以展现红色基因传承至今的一路脉络。”在全系列中细节最丰富的盒子——“博物馆奇妙物语”的素材中,周雷更是贡献了自己收藏的一份老报纸,手工拼贴的书籍模型也取材于真实出版的书名,以对细节的一丝不苟对历史重新组合,是用一种独特的形式传承徐家汇记忆,也是宣示着历史的再现。“营商服务最优圈”知识盒子通过笔刷的肌理感呈现出一座油画感的城市形象,刘天对这个盒子装置最有心得:“方向交错的楼梯来源于埃舍尔作品中的矛盾空间,不同空间相互通融,象征未来社会中城市生活的便捷与往来密切。”但她同时提醒,故意错置的楼梯方向,形成矛盾空间的同时,也让不同空间能够互相通融,希望引导读者在获取信息后保持思考。

灯塔书房为T站补充文化阅读板块资源,与党建、商务、民生等服务融汇。

  光合作用 践行新青年文化  

T站灯塔书房在创造党建的新型空间互动界面上独树一帜,周雷表示最重要的是开启青年同心:“青年群体有自己的意识形态,但是他们的‘政治生活’容易移转到他处,进入网络或是变成一种隐性政治,这是党建的难处,我们要和青年人在生活方式上相遇。”

在周雷眼里,“青年”不仅是对年龄的限定,更是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聚合体。设计灯塔书房的同时,也建议在图书配置类型、用书的类型上聚合同类人,以书为媒,创造一个分享的、自治的、利他的、思考的、安静的生活方式。

而在一个以党建为引领的红色空间创造生活方式,容易被误解为只是青年入党宣誓的地方,或是党员活动的地方。周雷在红色之外,把与生态有关的绿色、与未来有关的蓝色、与兼容有关的灰色、与温暖有关的橙色,有序排布在空间中,并通过图书、装置、活动、传播,创造一种隐性议程设置。

“我们每打造一个灯塔书房,都会设计一个开幕读书会和音乐会,想体现一个艺术化设计团体的素养和胸襟。每一次活动都是原创,都是想在每处细节去体现一种新青年文化。”周雷补充,现在遵循的正是那本著名的《新青年》杂志所传承的精神,“开放、沉雄、果敢、温暖、健谈的青年,其本身就是光,他们所到之处,都创造光合作用,都是氧气生活的实践”。周雷凭着对青年精神的烂熟于心而穿越时空,尽管光阴流转对青年精神不断有新的解读,但同气相求总能接续不变的内涵,正如灯塔一般引航心灵。

青年报见习记者 丁文佳

来源: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