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优一先丨王思维:守好党员“名片”,尽力回馈社会
2021-07-05 青年

【编者按】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上海是党的诞生地和初心始发地,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各条战线、各个领域、各项工作中取得出色成绩,涌现出一大批信念坚定、对党忠诚、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的先进典型。400名个人分别获得“上海市优秀共产党员”和“上海市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200个基层党组织获“上海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这其中,不乏有优秀的青年党员,他们在自己的工作领域努力奋斗,践行着“强国有我”的担当。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 实习生 吴佳潞

上海博和汉商律师事务所执行主任王思维是一位优秀的青年党员,在专注于刑事法律业务,履行专业责任之余,他多次跟随博和讲坛走进偏远地区,走进校园,向偏远地区的从业人数以及法科生输出自己的见解、提供自己的帮助。

疫情期间,王思维一边通过抗疫基金进行捐赠,一边召集团队撰写疫情背景下的相关文章,尽己所能及之力为社会作贡献。

“履行社会职责是党员律师的应有之义”

王思维长期关注社会问题,每年他都会前往偏远地区开展博和讲坛,给当地律协合作授课。想起一次在新疆举办的公益活动,一位当地律师为赶到现场听课花了三天时间、奔波了1000多公里,让王思维着实感动,也更加坚定了他公益授课的决心。“如果这两个小时我没有有效输出,那实在对不起人家这么多的付出。”

公益授课在早期也遇到过一些难题。起初,团队致力于将上海新颖的业务模式带入偏远地区,但随着活动的展开,王思维发现上海的模式与当地并不完全适配。“这些模式是行业的方向,但是离当地实践比较远。”这也给他和团队带来了困惑:“一些完全适合当地的业务,我们也未必有经验。”

为了与当地需求相融合,王思维和队友在活动中增加了课程清单,让当地进行选课,还会开展适当调研,不断倾听需求。经过一系列磨合,活动愈发顺畅,质量越来越高,也越来越贴合当地的实际需求。

除了公益授课,在疫情期间,王思维也发挥了党员带头作用。他组织团队发布了15篇文章。为解决群众和企业在突如其来的疫情下所面临的法律问题,王思维撰写了《疫情当前,哪些底线不能碰》。因为他注意到,许多群众并未意识到一些如自由进出小区的行为,实则是涉及妨害疫情防控的违法行为;企业对于工资、产品交付是否构成违约等问题也不知所措。“我们有必要从专业角度,让服务对象清楚这些问题。”于是他利用事务所停产停工的空闲时间做了这件有意义的事。这篇也成为上海律所公众号至今阅读量最高的文章。

“定制”成长计划培养青年律师

青年律师的成长与发展是王思维一直关注的。在他看来,律师好比医生,需要通过无数次的观摩、一次次从易到难的实践操练,才能成为一位合格的律师。为此,他致力打造青年律师成长计划,事务所采用了带教制的培养机制,每位青年律师都有 “师傅”手把手带领。培训形式也分两种,一种是集体培训,针对职业价值观和职业道德教育、职业化的培训以及专业性的培养进行集中培训。另一种则是通过日常工作、密集频繁地跟踪案件,去打磨、培养、锻炼青年律师。

“因材施教”也是培养青年律师的一大特点。为了更好的针对青年律师的不同特色进行有针对性锻炼,王思维会根据专业领域、竞争力、个人兴趣为每个人“定制”成长计划。“比如对于写作能力突出但却不善言辞的律师,要在发挥其写作能力的同时去补足短板。”王思维说道。

王思维是名青年党员,在他看来,青年党员这层身份会让他人更快产生信任感,“特别是当自己在党组织中的一些努力被认可、被别人知晓,别人会对自己及事务所产生正面印象。对于法律行业而言,相互信任至关重要。”同时他还觉得,这张名片并不是一张个人名片,背后代表了一个群体,必须对自己提出高标准严要求,才能配得上“党员”这一身份。

 == 党员心声 == 

能获得上海市优秀共产党员,是荣誉更是鞭策。执业十年来,我在优秀前辈们的支持和引领下快速成长。未来,我也将尽己所能地为后浪们优化执业土壤,为律师行业的薪火相传贡献自己的力量,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添砖加瓦。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 实习生 吴佳潞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