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先队员用心演绎红色戏剧小品,用情表达:红领巾心向党!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文 吴恺/图
《卖报歌》《情暖草原》《半条被子》……9支表现优异的中小学队伍从123支队伍中脱颖而出,7月6日,在嘉定区文化馆秀舞台,他们齐聚2021年“雏鹰杯”“红领巾心向党”红色戏剧小品展演活动现场。这是一场丰富生动的展演,带来一次深刻的学习教育体验。展演活动由团市委、市教委、市少工委主办,嘉定团区委、区少工委和中福会少年宫承办。
话剧《马背上的摇篮》,戏剧小品《卖报歌》,课本剧《夏秋生》,音乐剧《永不消逝的电波》,黄梅戏《江姐》……纵观此次活动收到的百余部作品,表现形式十分丰富,部分戏剧作品还融入了皮影、朗诵等。活动以艺术形式讲述红色故事,体现时代特征和红色文化,也融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为一体,通过主旋律正能量教育为主线,将整台红色戏剧小品比赛展演串联起来。
实力比拼后,最终5部作品荣获特等奖。国家一级演员、著名表演艺术家张先衡代表评委对参赛作品做了点评。张先衡表示,参加红色戏剧小品展演的意义不在于是否得奖,而是看劲头和精神,表演需要从生活中汲取,“比如《情暖草原》《卖报歌》,表现就很亲切。”张先衡感叹,这次展演虽然主角是孩子们,但对成人而言也是次学习教育,“我们不能忘记革命前辈,更要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市少工委主任、市少先队总辅导员赵国强向获奖学校和同学表示祝贺,也向各个支持单位、参与人员表达感谢。这次展演能告诉少先队员什么?在赵国强看来,红色戏剧小品展演的形式很好,演一遍刻骨铭心、终身难忘,通过小品让少先队员走进红色故事中,体会到今日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让少先队员珍惜的同时也要从小立志向,将来创造美好生活。此外,无论是红色戏剧小品展演,还是红领巾讲解员、争百年百章等形式都充分说明了红领巾活动一定要让少先队员所喜欢。“希望少先队员通过比赛获得教育,受到启发,从小听党话、立志跟党走,为实现中国梦时刻准备着。”
【演有所悟】
从小英雄身上学到坚强品质
戏剧小品《情暖草原》由嘉定区普通小学白银路分校14名少先队员们带来。草原英雄小姐妹龙梅和玉荣的故事都耳熟能详,两姐妹在草原放养公社的384只羊。突然暴风雪来了,300多只羊四散狂奔,为了不让集体的羊受损失,姐妹俩拼命追赶拉拢羊群。
“头顶冰雪,根扎大地;两朵红花,开在雪地上……战胜风雪,包住羊群;小姐妹啊,勇敢坚强,勇敢坚强!”音乐起,歌声唱,一段舞蹈舞出了拼命追赶羊群的身影。风雪渐停,疲惫的两姐妹和羊群还在艰难前进。“红光满面,红领巾闪光;红色的接班人在成长!”伴随着歌声,两姐妹将羊群带回来,一只都没少!谁都没有丢!9分钟表演高潮迭起,时而紧张,时而感动,赢得阵阵掌声。
三年级少先队员周依漫饰演姐姐龙梅。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故事对她来说不陌生,“小时候睡前妈妈常给我讲英雄故事,就听过龙梅和玉荣的故事。”
身为学校戏剧社团成员,周依漫从一年级起就攒了丰富的舞台表演经验,但这还是她第一次演小英雄。她认真努力排练了2个多月,羊走丢了很紧张,她紧紧皱着眉头、动作变得沉重,找到阿爸时看到了希望,动作变得轻盈。周依漫说,从英雄小姐妹身上学到了坚强、勇于承担的精神品质,也激励她在学习生活中不怕困难,接续奋斗。
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
闵行区实验小学(春城校区)的少先队员们带来红色戏剧小品《半条被子》。故事发生在1934年湖南汝城县文明司沙洲村里,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红军被迫进行长征。在突破国民党军的第二道封锁线后,11月初,中央机关、中央军委纵队等陆续进抵湖南沙洲村,部分红军在突围中与大部队失散……
三名女红军淑云、菊秀、小芹中有一人受了伤,和大部队失散后在吃力赶路,被村民徐解秀迎进了屋,她们将退烧消炎的药留给了徐解秀的孩子,唯一带的一条被子也给孩子盖上了。养伤后将要与村民离别时,当徐解秀要把被子还给女红军时,女红军拿起剪刀把被子一剪为二,“这被子,你一半,我们一半。等胜利了,我们送你一床新被子。”
“今天我才明白,什么是红军,什么是共产党。”饰演徐解秀的四年级少先队员万琰在表演最后唱起了《映山红》,令全场感动。她说,结尾送走女红军时她内心复杂,“红军来了仿佛看到了希望,红军走了又很绝望。”
万琰是学校双语戏剧社成员,也是合唱团成员,参演后她深有感触,“我感受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五年级少先队员罗浩京饰演女红军,她认真看了《半条被子》视频版研究角色,最后剪被子时虽然犹豫却也坚定,“红军自己条件虽然不好,也要将好的留给老百姓,让我感受到共产党的伟大。”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文 吴恺/图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