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治”生活|汛期城市治理新探索,看“智慧民防”如何守护上海的地下空间
2021-07-11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冷梅

临近傍晚,上海小马路人头攒动、热闹非凡,这里不仅是长宁区百姓常来常往的休闲娱乐空间,更是长宁区的重要交通枢纽。但很少有人知道这里也是个地下民防工程。

“小马路商场民防工程人员密度超过预警阀值!”正执行巡检任务的长宁区民防地下空间管理员丁嘉晨突然收到一则报警信息,他当即赶到现场,督促对通道进行人流疏导。

管理员是如何在第一时间知道这处民防工程实际情况的呢?答案就在一个小小的物联感知设备上。它就是长宁民防的“安全卫士”,集烟气、温度、有毒气体、红外闯入监测等功能于一身,能第一时间将预警信息发送至巡检员的手机上。

在上海,物联技术已在民防领域开展广泛的试点运用。借助物联设备的感测技术,民防工程的管理工作比以前更智能、更高效。“我们现已整理出5大类民防工程安全风险点,针对火灾、渗漏水、非法进入、有害气体等安全隐患分别设置了温湿度监测、水浸监测、红外入侵监测、综合气体监测传感器等17种物联感知设备。”市民防指挥信息保障中心副主任葛伟荣介绍道。

 一目了然——民防工程安全随时掌控 

日前,在静安区民防应急管理指挥中心,一块蓝色的横向大屏幕上分布着几个功能板块,不停地更新着数据。区民防指挥信息保障中心主任汤孙青正盯着这个民防工程监测管理的“神经中枢”。突然,屏幕上弹出一个鲜红的预警信息:沪太路1188弄地下室水浸报警。他当即打开该地的视频监控,确定该工程确实出现地面积水情况,通过定位查询全区地下空间管理员即时位置信息,就近将现场核查任务派单至管理员季旻彦。

管理员季旻彦当时正在离该工程数百米的另一民防工程进行巡检,接收工单任务后,他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发现居民楼下水管破裂,导致污水倒灌入地下室,水深已达2cm,要立刻进行排水作业,这已超出了民防的职能范围,季旻彦当即将问题反馈至工作平台开展联合处置,进行施工修复。

这种高效响应的背后,是科技的力量在支撑。

“自动感应、自动报警,第一时间发现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智能物联设备的配置和应用,保障了实时发现、实时派单、实时跟踪、实时督办。一线管理人员手持民防综合管理App可以更加便捷地进行日常巡查、专项检查、现场处置。”

 一路畅通——物联赋能为民解忧 

幽闭的地下空间常常会出现无线信号逐步衰减,甚至消失的现象。而在2019年防空警报试鸣暨全民国防教育日期间,长宁区仙霞路700弄民防工程成功实现地下空间信号的实时通信,圆满完成了人员疏散掩蔽演练的高清电视直播。

这其中的秘密就是民防要素箱。民防要素箱,是长宁区民防物联网建设的关键法宝,在外连接信号源、向内部署传感器,使得老旧居民小区内的民防工程可被居民在平时“用起来”,在人员疏散掩蔽演练中“活起来”。

“在民防工程中部署物联感知措施,不仅是日常安全管理实现‘人防+技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智慧民防’建设,实现‘一网统管’的新基建。”市民防办副主任姜执伟调研长宁区民防工程管理建设情况时说。

而在浦东新区,每逢刮风下雨,崂山二村小区的地下车库总出现积水的情况,最深地方的水有一块砖头深。接到小区居民反映,以前向物业投诉过后往往要等待三四天才能够处理好,进进出出特别不方便。而现在每次刚看到有积水,就有物业人员来抽水,这才知道现在地下车库已经装了水浸感应器。

数据显示,浦东新区拥有全市最密集的公用民防工程建筑,总建筑面积高达20.8万平方米。今年,浦东新区预计完成378处公用民防工程设备的全覆盖,实现对全区公用民防工程的远程管理,目前已完成18个民防工程的试点。

 一网整合——地下安全联勤联动 

“虹口区作为上海市人口密度最大的区之一,GDP总量位于全市中下游水平。要学会借势发力、合作共赢,把管理经费都用在刀刃上。”虹口区民防办副主任王林说。“在之前一段时间里,整个虹口区只有8个基层管理员,在与区城运中心对接后,统一在公用民防工程内部署物联设施,大大减轻了基层巡检人员的工作负担。

往年汛期前后,地下空间管理员吴师傅总会为自己片区的民防工程感到忧心:“每个公用民防工程、地下室等等都有巡检要求,每个季度完成这些巡检任务已经占据了所有工作时间,还要时刻担心在非巡检期间工程内是否出现问题。”

“自从安装了物联设备,有什么问题,物联设备会第一时间把警报短信通知我,我可以第一时间解决,放心了不少。”

据悉,虹口区作为第一个将物联数据接入区一网统管专项业务的区域,已将民防工程管理纳入区地下空间综合执法系统。目前,虹口区和普陀区已实现公用民防工程物联感知设备的全覆盖。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冷梅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