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调查|刷题越多成绩越好?这份学生“数字画像”的结果却是……
2021-07-11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

在刚刚闭幕的2021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教育数字化转型成为关注和讨论的焦点。7月10日,由上海市电化教育馆牵头的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基于学生数字画像的综合素质评价行动研究”在沪发布成果。综评中的身心健康、作业、阅读等多个维度的“数字画像”显示,作业时间长短、刷题多少和学业成绩呈现弱相关。

“数字画像”有何发现?

作业时间长短、刷题多少和学习成绩“弱相关”

此次成果发布会上,该课题的子课题负责人分别从综评中的身心健康、作业、阅读、生涯规划、研究性学习、数据治理六个维度进行了介绍。其中,在作业维度的“画像”研究结果很有意思。

“我们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发现,并不是作业做得越多,题目做得越多,就能够得到成绩的有效提升。”

上海市电化教育馆规划研究部夏冬杰博士介绍说,在综合素质评价中,有关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学习投入等学习品质方面的素养到底该如何评价?通常的做法有教师的观察,但这是偏主观、模糊的;也有通过问卷调查,但填写问卷的人也是主观的,且是阶段性的。而基于大数据的挖掘分析,可以做到客观、持续。

于是,他所在的子课题以学生学习行为投入为切入点,通过挖掘在线作业平台中的行为数据,刻画学习者在线学习行为特征,构建学习者画像,进而评估学生的学习品质。

通过文献梳理,结合在线作业数据特点,课题组构建了参与、坚持、专注、学术挑战、自我调控五大维度的分析框架,每个维度下都有相应的子维度。在这个基础上,课题组结合数据进行了有效性的验证,基于2020年春季学期上海市9所学校共7695名学生在“一起作业”平台上产生的语数英三科作业行为及结果数据,结合学生单科考试成绩,采取方差分析,对平台指标反映学生在线学习行为投入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并最终选取了27个测量指标。

“结果表明,提交作业、作业完成率、作业效率、不同难度间的时长和结果、错题订正率等指标的集中度十分显著,说明这些指标可以作为评价学生学习行为投入以及画像构建的一个重要参考维度。”

夏冬杰表示,研究结果显示,作业时长、作业完成次数等指标与学业成绩呈弱相关性,说明并不是作业做得越多,题目做得越多,就能够得到成绩的有效提升;学习者的作业积极性、作业效率、挑战难题的意愿和反思性等学习品质方面的指标与学业成绩呈强相关。

如何进行“数字画像”?

采集学生成长数据,分析结果生成“画像”

三年前,市电教馆申报了国家社科基金“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教育学一般课题“基于学生画像的综合素质评价行动研究”,谋求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综合素质评价新突破。

课题负责人、市电教馆馆长、宝山区教育局局长张治介绍说,综评实践中一直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数据采集维度不够全面,过程性数据较为缺乏,学生研究型课程参与不足,信息化融入程度不高,数据分析模型简单,数据客观性受影响等。而随着大数据、5G、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为教育评价改革带来了许多新的可能,多源多维多模态的过程性数据采集成为可能。

该课题选定了25所实践基地学校(包括小学、初中、高中),采集学生成长数据,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清洗、汇聚、建模分析,分析结果生成全方位的学生画像。基于全方位的学生画像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让评价结果在学生自身发展、教师教学、家校互动、区域教育治理等关键环节发挥功效。

张治说,综合素质评价是一个政策、理论、思想、方法,更是一个技术,这个课题就是希望在政策、理论和方法之间,找到一个技术支撑,真正让综评赋予一种智能的力量。

他说,“我们希望数字画像对学生来说能够支持个性化学习和生涯规划,对教师来说能支持教学改进和分类培养,对上级学校来说可以解决招生问题,对高校来说可以做分类培养。”

“数字画像”有何作用?

为学生成长提供更科学、更专业的导航

给学生进行“数字画像”到底有什么作用?在试点学校吴淞中学,为学生开发了一系列优质的课程资源和学习材料,例如系列慕课的开发、语文图谱化资源建设等,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的养料。

副校长施忠明介绍说,2009年吴淞中学教育集团成功申报并成为上海市第一批信息化应用标杆培育校,多年来,信息技术支撑整个集团学校均衡高位地发展。

“育人画像,让泛在智慧的教育成为现实。”施忠明认为,基于科学的数据证据,育人画像通过采用多维度的学生数据进行归因分析,结合学校特色课程的建设,能为学生成长提供更科学、更专业的专业导航,实现学校个性化育人路径的科学探索,真正践行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顾村中学校长李海平表示,学校通过各年级学生的近视率、肥胖率等数据的收集分析形成了学生体质健康方面的数字画像,并据此调整了学校的一些课程安排,包括保证运动时间,针对个别学生的个性化运动辅导等。为了增加学生的户外活动时间,学校还特别给每个班级安排了“责任田”,让学生每天都要抽出时间在户外照顾“责任田”里的蔬菜。

奉贤区明德外国语小学校长胡爱花也分享了“数字画像”对学校教学活动的赋能。她表示,2019年上海对小学四年级进行绿色指标测试,学校的成绩非常好,其中艺术素养指标中,123个孩子参加测试,优秀率达到了100%。

为什么孩子的艺术素养那么高?学校开始归因研究。原来,学校有一个美术画展,鼓励学生每一次的美术作业都能上画展,孩子不但能够自评,还能得到来自老师、同学、家长的评价,这个过程中,孩子们的绘画技能技巧和艺术鉴赏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美术可以这样做,体育行不行?”于是体育老师也开发了小平台、小应用,通过手环对孩子们的运动量和运动方法进行指导,学生们的运动素养也得到了提升。“这两个小例子,说明通过不断录入数据,然后进行反馈,确实对我们每个孩子的成长会有过程性、及时的支撑。”

在市教委副主任倪闽景看来,学生数字画像对于教育评价改革,尤其是对综合素质评价在实际操作层面和有效性方面的问题解决起到了开创性作用,数字画像是过程性的记录,可以更精准地记录下孩子成长过程中那些珍贵的内容。

据悉,未来数字画像研究将与上海市基础教育大数据联合创新实验室协同推进。实验室集结了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多家单位和在线教育企业,“产—学—研—用”一体化建设,以打造数字画像为纽带,共同构筑上海基础教育数据治理体系。

 == 记者手记 == 

AI大数据让教育不再“跟着感觉走”

一直以来,刷题被很多人认为是提高成绩的“良方”,但在大数据面前,这种观点的“底气”不再那么足了——在一项“基于作业学习行为数据的学习特征画像构建”的研究中,根据全市8个区9所小学7965名1-5年级学生在疫情期间的在线作业完成情况,从作业的参与度、坚持度、专注度等维度进行记录和考量,结果显示,作业时间长短、刷题多少和学业成绩关系并不大!

这只是在作业一个方面利用大数据给学生“画像”,如果在多个方面都引入大数据给学生“画像”呢?上海市电化教育馆领衔的国家级课题“基于学生数字画像的综合素质评价行动研究”发布的成果,展示了大数据赋能教育的巨大空间。

综合素质评价自“诞生”之日起就备受家长和学生关注,原因无非是,综评中很多素养的评价主观性、阶段性太强,如何能让综合素质评价更客观、更持续?随着大数据、5G、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使得多源多维多模态的过程性数据采集成为可能,也为教育评价插上了无所不能的强大翅膀。

此次上海开展的这项学生“数字画像”课题,可以说打造了智能时代教育评价的新范式。综合素质评价,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通过“数字画像”,可以更精准地反映出学生更深层次的能力问题、素养问题、差异性问题,进而基于画像可以更加精准地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而群体画像对于区域办学改进和教育治理的转型也非常有价值,区域教育部门甚至可以通过群体画像调整教育方针。

在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大数据、人工智能赋能教学、赋能研究已成为一种趋势,教与学的变革更是箭在弦上。过去的教育更多是基于经验,跟着感觉走,有可能是成功的,但也有可能不够精准。而大数据赋能的下“数字画像”,对学生的了解更精准,更能科学决策,对教育的支持和服务也更有效,教育也就因此走向了个性化和精准化。

当然,大数据赋能教育也还面临着各种难题,比如数字化信息的采集和集成、如何借助信息化为学校育人提供科学而精准的评价工具等,仍需各方共同努力。

教育承担的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任。如何提供更加精准、更加高质量的教育,如何因材施教,培养更多对国家有贡献的创新型人才,是教育的永恒使命,而大数据已为教育插上智慧的翅膀。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