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专业音乐厅演绎红色作品《父辈》,这些孩子了不得!
2021-07-17 文体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

一到寒暑假,很多家长都会为自家“小神兽”干些什么而发愁,但也有一些孩子,这个暑假过得相当精彩。7月16日晚,上海夏季音乐节(以下简称MISA)学生节日乐队登上了专业音乐厅——上海交响音乐厅的舞台,由葛维岳执棒,呈现了一台完整的交响乐音乐会,演绎了包括作曲家杨帆的红色新作《父辈》片段在内的几部作品,有模有样的演绎引发热烈反响,“未来可期”成为对他们最多的评价。

孩子们被红色作品打动

上海夏季音乐节学生节日乐队今年已经是第六届,报名人数正逐年上升。今年的乐队经过8天集训,排练了杨帆《父辈》、莫扎特《唐璜》序曲、印青(邹野改编)《在灿烂阳光下》等三部中外作品,并在16日晚上演了“乐耀星空专场音乐会”。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孩子们最期待演绎的作品是《父辈》。这是上海交响乐团为庆祝建党百年,委约80后作曲家杨帆新创作的作品,从此前杨帆为著名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创作的音乐中脱胎而来,在上交的全国红色巡演中,也备受好评。前不久,上交宣布四部红色委约作品版权对全国开放,此次学生节日乐队也成为版权开放后的首支排演乐团。

在音乐节期间担任木管辅导老师的原上交乐队长宋国强透露,为了孩子们能演,这首作品他们在时长和难度上进行了调整,截取了头尾片段,但孩子们反应很快,迅速掌握了演奏技巧和情感。

“每次排练学生们都最期待这首作品,虽然作品有深度较难理解,但是旋律极其好听。每次排完学生们都感慨万分,他们从表面好听的旋律中慢慢地了解到作品的深度,以及慢慢感受到了父辈们所经历的光辉岁月。这就是音乐的魅力所在。”带队的黄浦区青少年活动中心胡匀匀老师告诉记者,“请向杨帆老师转达我们全体师生的敬意,这首曲子太赞了,我每次一听到音乐响起就鸡皮疙瘩起来,尤其弦乐主题那部分,每次听都是热泪盈眶。”

上海诺德安达双语学校10岁的沈尔萱,是乐队中的大提琴演奏员,她说:“我在新年音乐会的时候就听过《父辈》片段,当时我就觉得这种曲子很震撼,因为那个声音非常好听,没想到这次我们也可以来演奏,非常开心。”

让青少年体验职业乐手的成就感

节日乐团通常是依托于音乐节而产生的临时乐团,各地的乐手或者音乐家利用假期音乐节期间聚集在一起,组成的非常态化乐团,如琉森节日管弦乐团、萨尔茨堡节日乐团等,都是颇为知名的节日乐团。MISA学生节日乐队的管理老师告诉记者,这支乐队的初衷也是充分利用学生们在MISA期间的暑假空档,让他们过一把职业乐手瘾,从怎么与其他队员合作,如何完成自己声部的演出任务,到最终怎么呈现一台完整的音乐会,亲自体验领略其中诀窍和奥秘。

徐川如今是MISA学生节日乐队的第二小提琴声部长,到今年为止,他已经连续4年来乐队了,但因为年龄限制,今年也是他最后一次。“连续来,主要就是喜欢乐队,我本身也比较喜欢交响乐之类的,然后能有这样一个机会去参与到一个水平比较高的一个学生乐团里面,我觉得还是机会难得,在里面也很开心。”他告诉记者,“当时学琴是家长让我去学的,最开始肯定不要学,但上小学的时候,学校里有一个很小的乐队,我才对音乐有了兴趣。乐队对我的帮助很大,技术上和配合上,而且刚刚考进来那一年认识了很多朋友,有一些朋友现在还在联系,我对学生节日乐队很有感情。”

沈尔萱七八岁的时候,就被父母带来看MISA了,那时候蝈蝈、竹林等艺术装置都让她印象深刻。“以前是观众,今年我是作为一个演员来的,这一次比较特别。”她说,“以前觉得练琴时间长,但考进乐队后,大家在一起练,就感觉更有目标和动力了。”

“职业乐手将对节日乐队的学生进行分声部一一指导,学生们可以直接从乐队演奏员那里学到如何在一个乐团中演奏的一手经验。”负责此次节日乐队统筹工作的刘丽洁表示,“因为很多学生平时上课都是一对一,哪怕是小班上课,也都是自己拉自己的,没有合作意识,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特别是学生阶段,拉乐队最后上台拉完一场演出更能让他们体会到音乐的乐趣和成就感。”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