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发现丨当Z世代邂逅中国风,这些年轻人如何“圈粉”无数?
2021-07-18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紫薇/文 常鑫/图

七月的上海,第十七届中国国际动漫游戏博览会(CCG EXPO 2021)是动漫游戏爱好者心驰神往的文化消费天堂,而要问本届展会上什么“风”劲头最足?答案显然是“国风”。

工笔画描绘的敦煌飞天、水墨晕染出的神话传说、现代视角下的历史故事……在CCG EXPO上,Z世代的年轻创作者正用自己的创造力和才华,对传统艺术和历史传说进行重新演绎,将国风中蕴藏的艺术之美带给更多人。

 一眼千年丨用一撮黄土“复刻”敦煌壁画 

用黄土也能作画?在专注敦煌艺术研究的画师曹航恺手中,黄土是不可或缺的创作工具。他用敦煌黄土与胶水混合刷在线稿上,完美“复刻”敦煌壁画斑驳的质感。

“沧桑”的底稿上,人物形象和笔触色彩却大胆而现代:反弹琵琶的女神头束高簪、身披璎珞、面容精致,鲜艳的衣裙彩带飘逸飞舞,大有腾空向上几欲飞天之感……CCG EXPO的LOFTER展台上,装饰着符合Z世代审美的“敦煌世界”。

这些作品背后,藏着一位年轻插画师的“老灵魂”。在1998年出生的曹航恺看来,“国风”基于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稳重和庄重感”。他借鉴敦煌壁画,参考传统服饰和经典色彩,创作出反弹琵琶、吹箫、弹箜篌、吹芦笙这组敦煌飞天插画,收获超过600万的浏览量。

今年,曹航恺更是开始系统性地梳理敦煌文化的研究,研读《中国历代敦煌壁画全集》《敦煌服饰文化研究》等历史文献资料,逐一了解每个朝代敦煌的经济政治环境、民间习俗、服饰妆容特色、壁画风格,开启了“敦煌供养人”的系列创作。

“我希望能以各个朝代的供养人为原型,表达服饰与妆容的变迁,一眼千年。”曹航恺在浩瀚的古籍中寻找相关的文字资料,再把黑白的文字一点点倾注笔尖,化为线条与色彩。

画纸上不仅有这位年轻画师对历史的敬畏,也有大胆跳脱的新尝试。创作以“北周供养人”为灵感的作品《和》时,他将经书撕碎后再拼贴上去,产生自然的破碎残卷效果,来表现这一时期兴起的敦煌写经热潮。“我会尝试使用不同的材料和技法来达到自己的预期。”曹航恺回忆道,一开始是想画出敦煌写经的破碎感,后来觉得这样画出来会不自然,显得僵硬,经文拼贴正是新的尝试。

如今,曹航恺和敦煌博物馆签约了设计师创作协议,合作开发文创、线下展览。谈到未来的创作计划,他说自己会继续围绕敦煌进行创作,“融合自己对于历史故事的见解和演绎,把千年传承的艺术历史通过全新的形式展现出来。”

 光怪陆离丨让中国神话成为新的流行 

淡墨点染成碧波荡漾的池水,一人一鱼挽手向更深、更神秘的池水深处游去……这是2018年奥斯卡最佳影片《水形物语》的中国版海报。

很难想象,这扑面而来的古朴韵味,竟出自一位90后的年轻画师之手。如同《水形物语》中国版海报那“欲语还休”的泼墨写意和留白境界,鹿菏笔下的花鸟鱼虫、飞禽走兽都深受中国风的影响,唯美神秘,又不失灵动柔和。

童年时,鹿菏家里的藏书都和传统文化相关,耳濡目染之下,他逐渐对国风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聊斋志异》《搜神记》《山海经》《太平广记》《拾遗录》这些古籍,也成为鹿菏日后创作的灵感源泉,他形容这些古籍“犹如宝库,取之不尽”。

书里的文字总是给鹿菏带来无限的遐想,他会拿出家里的国画画册,自己用毛笔仿照着“涂鸦”,也会在阅读的过程中,选择令自己有所触动的形象,一点点描摹出它们的样子来。

小时候的经历为鹿菏的国风创作奠定了基础。如今,鹿菏吸收中国画“密不透风、疏可跑马”的理念,用水彩结合水墨的形式来演绎中国古代的神话与传说。

但在这支年轻的画笔之下,国风又带着些属于Z世代的审美——他为《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中那“柔弱无骨,魅惑天成”的反派混沌作画,也画过《琅琊榜》中梅长苏那双曾经“挽过大弓,降过烈马”的手。

在原创作品《隐世之国》系列中,他把来源于《太平广记》和《博物志》的灵感糅合创新,塑造出一个红衣小和尚在万物有灵的世界中游历山水的传说旅程,引来读者纷纷留言:“一花一菩提,一草一世界。”“可以列入见过的最美的书之一!”“把中国风推向世界……”

绵延千年的历史故事,正被Z世代转化成美丽、想象力和新的流行。

 现代表达丨不同于史书的独特视角 

“世界宽广明朗,我也要歌唱,不负韶光……”当历史上的“四大美人”唱出这般现代的歌词,她们仿佛不再是书上死气沉沉的几行字、几幅画,而是活灵活现站在我们身边,各具风采。

国风视频《美人外史》在全网已拥有千万热度,创作者沧界将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这四大美人的生平浓缩于八分钟,却又赋予她们不同于史书的独特视角——或许在盛名之下,她们也是有血有肉、有自己思想和追求的女子。

“我们想把现代的价值观和历史故事相结合。倘若四位美人活在今天,会不会活得多姿多彩,也有她们的追求和抱负?”作为导演,沧界特意在拍摄时安排了一幕具有“赛博朋克”意味的场景——四大美人站在由LED灯管照亮的电视墙前,用rap唱出“我不想再这样,我要信马由缰”的梦想。

国风与现代的完美结合,让不少观众惊呼“绝了”!“电音rap赋予灵魂,古风装扮贯穿始终,毫不违和,令人印象深刻。”粉丝如此评价道。

实际上,这样的视频拍摄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但沧界仍然坚持创作。她说自己逐渐感受到一种责任感,“需要去拍摄、去赞美、去讴歌我们的传统文化和历史故事”。

得益于曹航恺、鹿菏、沧界这批Z世代的积极表达,国风正成为全社会热议的话题与趋势。据了解,在国内最大的兴趣及创作衍生平台之一LOFTER上,与#国风摄影#相关的作品拥有超过400万的阅读数,与#国风美术#相关的作品浏览数近200万,与#国风文学#相关的作品浏览数达30.8万。

传承文化、弘扬文化,对这群90后的画师、摄影师、视频创作者、文学作者来说,统统不在话下。当传统文化真正成为无数年轻人的兴趣、灵感和快乐,它的生命也将不断焕发新的活力。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紫薇/文 常鑫/图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