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每个街镇打造一处“公共文化空间样板房”!浦东鼓励青年设计师行动起来
2021-07-20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郭颖

原先人们嗤之以鼻的老旧公厕,被设计改造为兼具厨房、书房、客厅等超多复合功能,适宜待客、休憩、小聚的共享生活空间,这就是沪东街道的“暖亭”项目,打造这个空间的正是青年设计师孙轶家。浦东新区鼓励一流设计师化身“梦想改造家”,面向区域内36个街镇,号召优秀青年设计师为每个街镇打造一处市民喜闻乐见的“公共文化空间样板房”。

“人民城市为人民”先听老百姓要什么 

这是“2021长三角及全国部分城市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大赛”的一个组成部分。无论空间本身还是设计师团队,均被历届大赛迅速“收编”。通过赛事,浦东建立起拥有千个公共文化空间的样本库,百名设计师的专业人才资源库。孙轶家便是去年大赛的“十佳设计师”之一。     

孙轶家目前是VIA维亚景观首席设计师、创始合伙人,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ASLA)国际会员。本科和硕博均是同济毕业的他,可谓“科班出身”。孙轶家年纪不大,作品却很多:曾主持及参与设计2010EXPO城市最佳实践区(后世博)整体改建设计、上海1+1空间艺术项目、静安新业坊景观改建设计、黄浦江东岸滨江景观设计(泰同栈至其昌栈段)、徐汇衡复风貌区绿地景观专项研究等等。他是上海本土青年设计师中的翘楚。    

这样一位大咖,此番为何接手浦东街镇小项目? 

“作为一名出生在上海的本土青年设计师,更珍惜每一次在上海大地上耕耘的机会,为上海的每一次设计都值得全身心地投入。同时,作为一名青年设计师会有更勇于突破和创新的意愿和动力。”孙轶家说。 

“暖亭”的设计,不仅在建筑空间上力求创新,融于环境,同时也是上海第一座已建成的白色清水建筑。然而,第一次接触“暖亭”项目时,孙轶家看到的都是难点。  

沪东新村街道的向东新村是黄浦江边一处居住条件较差的老旧小区,居民户内平均居住面积约15平方米。而“暖亭”可利用的公共空间亦极为有限,总建筑面积约为70平方米。如何“螺蛳壳里做道场”,在这样的条件下为居民提供更多属于社区的公共空间是最大的问题。      

“人民城市为人民”,先听听老百姓的意见。于是,按居民户数,近500份调查问卷发放了下去。孙轶家团队结合回收的300余份有效问卷展开设计,并在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多次与居民实地交流,听取意见和建议。    

最终,在街道的支持下,“暖亭”的设计定位在:空间上以强调多元功能的融合共享、适度的动静分离、室内外空间的融合、全面的开放作为基本原则,为社区提供一处真正全龄段、多时段、多元功能的室内共享空间。

“引领区”未来值得更多年轻设计师深耕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看到,“暖亭”以“亭”的“上实下虚”字形结构组织空间,将共享活动室、共享洗衣房、公共客厅安排在一楼,将偏安静的共享阅览室、共享厨房设计在二楼。   

“我们以《园冶》中关于‘亭’的‘造式无定、随意合宜则制’描述,大胆发挥空间想象,建构塑造形象。”孙轶家介绍说,以“暖”字为出发点,使用亲和温暖的白色、木色以及温泉的灯光,使其更好地融入社区居民的使用,形成有温度的社区归属空间。   

“设计不是阳春白雪、曲高和寡,而是要在设计过程中不断地向生活学习、向人民学习,这也是作为一名青年设计师必经的历练。”除“暖亭”项目之外,孙轶家最近还完成了“金桥曹家沟活力绿道”的设计,同时也在主持花木街道“the DECK|由由花园”等项目的设计。    

浦东的街镇是具有“缤纷”底蕴的生活化空间,既有“新区”的“新”的特征,又有“引领区”的前瞻性,是未来值得更多年轻设计师为之深耕的个性、创意、有温度、兼具社区文化职能的特色空间。     

除了“暖亭”外,周家渡街道昌五小区的“月半湾”,将拆违后荒废的小区外部围墙,设计改造为连廊通透的苏式园林;潍坊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甚至成功探索空间在设计改造完成后,引入专业运营团队,活动从以往文化团队排练和公共配送项目为主,转变为设计开发符合各年龄层次人群,特别是年轻人群和亲子需求的项目,包括各类文艺演出、公益影视鉴赏、海派旗袍、书法、美术等,一座原本年轻人不愿来的基层公共文化空间,转变为“家门口”网红。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郭颖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