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体院校友女足赛场当翻译志愿者,用热爱与奉献“圆梦奥运”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丁文佳
“我从小是游泳运动员,所以对这群‘铿锵玫瑰’一往无前的拼搏精神特别感同身受,成为志愿者也是另一种圆梦奥运的方式。”在日本宫城县仙台市的宫城体育场,来自中国的周博之身着亮蓝色的志愿者服装,担任对接中国女足与媒体的翻译志愿者。
从奥运开幕前一直到接下去的两周,作为上海体院校友、如今在日本攻读硕士的周博之将以志愿者身份陪伴中国女足披荆斩棘,近距离感受中国运动健儿的奥运荣光。身为东京奥运赛场的中国志愿者,他不仅用无国界的志愿服务为奥运助力,也在全世界面前展示中国青年的风采。
体育生的另一种“圆梦奥运”
在留学日本仙台大学攻读运动营养专业前,周博之毕业于上海体育学院游泳专业,长久的运动训练在他内心扎根了一个奥运梦。现在虽已不在赛事一线,但他依旧选择了与体育相关的专业,因为那份对体育不变的热爱。
仙台作为中国女足的奥运驻地,让他结缘中国女足,为她们提供媒体翻译服务。其实早在三年前,他就申请加入奥运志愿者。2019年上半年收到合格通知邮件,周博之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加入了近八万人的东京奥运志愿者队伍。
2020年东京奥运会受到世界疫情影响而被迫延期,近万名志愿者选择了放弃这次机会。“当时对我的打击肯定是有的,但我最终决定坚持,因为我非常想成为奥运会志愿者,这是一件无比光荣的事。”周博之说,自己义无反顾地坚守志愿岗位,是因为心中所念都是远道而来的中国同胞们,“在海外还能为中国运动员、中国媒体以及中国游客提供帮助,让我觉得平凡的自己也能为国争光。”
在服务中践行“铿锵玫瑰”精神
其实,这并不是周博之第一次参加志愿服务,他对体育赛事类的志愿服务早已“熟门熟路”。在国内学习期间,他就读的上海体育学院经常举办比赛,因此参与过不少志愿服务。在大四实习时,他还参与了上海市民运动会的志愿服务。随着自己服务的体育赛事规模越来越大,这次更是直接冲击世界顶级领域,身为体育生的他长期浸染在拼搏的体育精神中,做足了克服重重困难的准备。
受疫情影响,志愿者的线下集训改为线上培训,周博之一度不清楚线上的具体流程,导致跟不上网络授课内容,这也直接影响到了和身边日本志愿者的沟通。经过他多方位努力寻求方法,终于将这些问题逐一攻破。这种“不服输”的精神也是他所理解的中国女足精神,“我认为‘铿锵玫瑰’的精神主要还是体现在一种不服输的精神上,比如她们明明看到对手已经要将球射进自己球门的决胜时刻,大家还是会义无反顾地前去阻拦这颗球,然后努力创造奇迹。”
东京奥运会女足比赛已在开幕前率先展开了小组赛的争夺,但遗憾的是中国女足最终以0-5不敌巴西,这也是周博之担任中国女足翻译志愿者后亲历的第一场比赛。“这场比赛特别是在下半场的时候,中国队其实已经落后于巴西队很多了,但我在场边依然能够听到中国女足在场上厮杀的声音。这种声音听起来非常鼓舞人心,让人感到热血沸腾。”对于一场已经落后的比赛,但是大家依然在一往无前地冲锋,不放弃任何一丝渺茫的机会,这是最打动周博之的场面,也让他备受鼓舞。
在他眼中,无论是奥运会、志愿服务、还是中国女足,它们的精神实质中都包含着一种一往无前、勇于拼搏的内涵。“特别是中国女足精神在赛场上的生动诠释,我非常愿意在志愿服务中充当国际交流的桥梁,向全世界传递。”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丁文佳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