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多地疫情又起!上海正在密织一张疫情监测网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文 常鑫/图
近日,国内多个地方陆续出现本土疫情。面对更狡猾的新冠变异病毒“德尔塔”病毒,面对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遍布上海的125家发热门诊和225家发热哨点诊室密织一张疫情监测网络,为病例筛查、精准防控及时提供预警。
加班加点,部分医院核酸检测人数翻三番
核酸检测,是诊断新冠病毒感染的金标准。国内多地出现本土疫情后,沪上各大医院的核酸检测再次迎来高峰。
在杨浦区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最近前来进行核酸检测的人流大幅增加。检测队伍里,有从外地出差归来的,也有刚旅游归来的,还有近期要出差的。取拭子,伸进咽喉或鼻孔中采样装进试管,再进行手消毒……身穿全身防护服的采样护士的动作娴熟、严谨。在炎热天气与高强度工作之下,那些被汗水浸透的衣物已成了他们的“标配”。
“在上周之前,医院的核酸检测量保持在每天100到150人次左右,但是上周二增加到200人次;周五周六检测量则保持在600人次左右。”杨浦区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感染性疾病科主任王斌告诉记者,原本核酸检测点保证两位医护上班,现在则增加到了四人,其中两人登记信息,两人负责采样。
核酸检测,如果防护不到位,还可能出现交叉感染。按规定,核酸检测排队人员前后应保持1米距离。在采样点,王斌主任不时提醒大家佩戴好口罩,保持一定距离。在他看来,抗击疫情是一场全民行动,每一位市民都是一道防线,在这非常的时刻做好自身防护,就是对抗击疫情一线最大的支持。
“应对核酸检测大幅增加的需求,医院已启动相关应急预案。一旦日检测量超过600人次,我们还会增加人手。我们核酸采样点基本都是25岁到30岁的年轻人,有些00后都自动要求过来帮忙,确实挺让人感动的。”王斌主任告诉记者,严格的防控是最好的护佑冠状病毒检测的重要手段,看似简单的咽拭子采集,却是抗疫一线最为危险的操作,每个人都在做最大的努力。
而作为上海市首批区域医疗中心,地处长宁、靠近虹桥枢纽的同仁医院受近期国内局部地区疫情影响,迎来了明显增加的核酸检测客流——同仁医院这两天的核酸检测量从日均1000人次左右攀升到日均3000人次左右。为了消化急剧增加的核酸检测需求,同仁医院从7月29日开始,核酸检测时间将延长到晚上10点;而在8月1日,核酸检测将加开一天,开放时间为上午8点到晚上10点。
全市发热门诊处于“战时”状态
目前,遍布上海的125家发热门诊、225家发热哨点诊室,正严密盯牢疫情走向。
记者了解到,全市升级改造的发热门诊已全线运转起来,以“六不出”的标准化建设要求,严格确保“闭环管理”,以最严水准确保城市安全。
“目前,我们严格按照发热门诊的要求,一旦有发热患者前来就诊,必须进行核酸检测。在报告出来前,患者不准离开发热门诊。”王斌主任透露,鉴于最近国内疫情形势比较严峻,目前医院发热门诊持续全员戒备,高度警惕近期有中高风险地区相关旅居史、接触史的患者。
“我们对每位发热患者都严格对照国家发布的诊断标准,不遗漏任何一名可疑患者。医院也配备了备班机制,一旦有大流量病患就诊或突发事件,备班医生也将及时支援发热门诊”。王斌主任告诉记者。
而在浦东新区人民医院,这家距离浦东机场最近的发热定点医院,也始终紧绷战疫“神经”。目前,医院发热门诊日均就诊量为150余人次。为防止发热患者交叉感染,保证就诊安全,医院细分普通发热门诊和特殊发热门诊,两块区域互不相通。
而在东方医院则启用了扫码闸机设备,所有进入医院的人员必须扫码,验证为绿码才能入院。这意味着,防止院内交叉感染的第一道“关卡”再次升级!记者了解到,东方医院本部和南院两个院区都是在7月26日正式安装使用扫码闸机入院的。门诊通道均按照“4+1”,即4个智能扫码通道,加1个人工亮证核验通道的配置。而针对所有证件都没携带的人员,现场工作人员将进行人工填写纸质流调书的方式进行信息登记提供人工通道,做到人人精准防控。
暑期出游计划被打乱!市疾控再发布提醒
近期,国内多地发生新冠本土疫情,一些景区采取积极管控措施,全力防控疫情。本来愉快的暑期出游计划因疫情全盘打乱,上海疾控倡导:大千世界美景常在,花开疫散终有时,团结抗疫是为先。面对本轮新冠疫情,要始终坚持防疫“三件套”“五还要”,尤其注意需做好以下防护措施,保护自己,保护身边人。
一、非必要不出行
避免出境游,不前往国内中高风险地区,关注病例活动轨迹涉及范围,尽量避免前往旅游热点地区,少聚集不扎堆。仍要出行,需提前向当地相关部门明确防控措施要求。
老年人、孕产妇、慢性病患者等特殊人群,不建议安排远行。
二、做好个人防护
戴口罩:外出后尤其在室内环境里、乘坐交通工具、就医、出现呼吸道症状时应规范佩戴口罩。
手卫生:外出回家后、饭前便后勤用洗手液和流动水洗手,或使用免洗消毒液做好手部消毒,接触冷冻食品及包装表面时建议佩戴口罩、使用一次性手套。避免用不干净的手接触口鼻眼。
一米线、多通风、少聚集:在商场、影剧院、公交车、地铁、机场候机室等公共场所自觉遵守防疫措施,保持1米以上社交距离,与多人同处同一密闭空间时尤其注意做好个人防护,勤开窗通风,远离有呼吸道症状人员。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手帕或衣袖内侧捂住口鼻。
饮食卫生:倡导分餐饮食,使用公筷。避免生食或半生食海产品,不用在水龙头下直接冲洗生鲜食品,生熟分开,对餐具常消毒。
三、主动报告
本人或接触的亲友中,若近期有国内中高风险地区出行史,应及时报告工作单位及社区,配合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安排,做好信息填报、清洁消毒等工作。
四、做好自我健康监测
出现发热、干咳、鼻塞、头晕等不适症状时,应在做好防护的前提下,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及时前往本市指定发热门诊就医,并告知医生发病前14天外出和接触史,杜绝带病社交。夏季天气变化较大,要注意冷暖,预防感冒。
五、积极接种疫苗
疫苗接种是有效防控新冠的措施之一,在符合接种条件的前提下应积极完成全程接种。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文 常鑫/图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