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揣着老灵魂的上海“新青年”
2021-08-15 生活

老麦咖啡馆的二楼,推窗就一眼尽收热闹街景。本文受访者供图

青年报见习记者 丁文佳

武康大楼周围的人们忙碌着取景,想要在摩肩接踵的缝隙中拍下整座如航船般的老建筑。木质色调的老麦咖啡馆位于一楼,隐隐浸没在武康大楼的外墙红砖中,仿佛早已融为一体,也将要在这座城市的时光中远行。推开张贴着老麦自己手绘的打字机图案的店门,若不是店员指引,很难发现同样隐没在人群中的老麦。

老麦手绘内容“脑洞”很大,涵盖方方面面。

  用老物件堆砌记忆  

老麦其人,自然是老麦咖啡馆的灵魂人物,也是这家被文艺青年们奉为上海网红店鼻祖的创始人。只要他在店里,几乎是片刻不得闲的,被远道而来的客人一眼认出后的攀谈已是他的日常。复古和文艺,对于一些年轻人来说或许仅是向往,而在他这里早已身先士卒地实践起来。于是,在生活态度上向这位文艺中年取经,也成了不少年轻人来喝咖啡外的目的。

记者到访时,老麦正坐在上海画家夏葆元为店内圆桌一角所创作的油画下,围坐在他身边的是一名音乐家和他的亲朋好友们,他们路过店外时被画作吸引进门,却也恰巧知道老麦其人。待老麦寒暄一阵后换座,刚坐下,又有一位年轻人慕名过来跟他互换联系方式。而在另一头,附近街道组织的文化微旅游团队又穿进了老麦咖啡馆,老麦立马熟络地跟游客们打招呼,原来老麦咖啡馆早已成了城市文旅的新地标。

老麦咖啡馆自2009年起在桃江路坚守了八年时光,因租期休整一年多才于2018年搬到武康大楼。当时,由于桃江路比邻上海音乐学院,老麦很快招徕了第一批与他音乐品味契合的年轻人,直到如今每天店内播放的音乐都由老麦亲自挑选。老麦咖啡馆在短时间内一跃成为文艺青年聚集地;很快老麦杂货铺也在附近应运而生;虽已关门,但老麦理发馆紧随其后开张。这些深深烙着老麦烙印的店铺,都透露着他的恋物情结。

所有经他打造的店铺陈列,都是他一件件从40多个国家和上海旧货店淘回来的老物件。老麦同时也是设计师,每个踏进店门的人都能在他心思缜密的布置下,以今天的眼光为遥远的时代勾勒出一个接近真实的场景,随之进入复古的情境。物品仿佛是他的叙事语言和思维方式,这种叙事方法让情境中的一切细节都可触可感,因此无论是店铺还是老麦本人,都有着叙事性的吸引力。

在老麦咖啡馆里,一套桌椅的各个部件有着不同的来源,桌面是石库门里弄拆下来的木板,铁艺桌角来自法国,椅子是老上海旧货市场淘来的。甚至铁床拆剩下的床头和老上海旧居里的木头楼梯扶手,都能在老麦的设计中物尽其用。“现在很多咖啡馆流行石头、水泥、大理石那些空间材质,其实让人感觉很冷。对我来说,大城市的生活反而需要暖色调才会让人放松。”老麦在咖啡店内还原了复古杂货铺的一角,故意保留了武康大楼原本的砖面,让它们显山露水,记忆的暗流不断翻涌。

老麦用心收集的老物件,也是对温柔时光的守护。

  复古有趣的生活方式  

其实,老麦的故事都已被他自己记叙成文,无论是一直用来分享生活的朋友圈,还是公开出版的《老麦咖啡馆》,自己装订成册赠送友人的《浮旅》《米娜日记》等都道尽了他的心路,因此来偶遇和探访他的人大抵不是为了听故事,而是冲着他的审美和生活态度。

灵魂是老麦一直强调的字眼,尤其当他翻开他的手绘本,看到其中一幅作品是引自哲学家埃皮克提图的名言“你只是一个背着躯体的小小灵魂”,老麦指着这一页说,他的灵魂是“复古有趣的生活方式”。又翻动几页,正好是由他一笔绕线画成的人像,组成了空心的模样,“其实人就是一个皮囊对不对?如果你失去了内心,那人生就有很多东西没有填满”。

自在地开店、展现自己的生活美学,他的这种生活方式让文艺青年们热力追捧。而曾经有过银行高管经历的他却不忘提醒,“我过去做银行、做投资,因此对这些实体运营的事情比较了解,比如财务怎么处理、有哪些卖点、核心竞争力在哪里”。不过好在老麦也并不是只有开店这件事。老麦笑称自己有一堆健康的爱好,除了开复古店铺,拍照、旅行、淘货、写书、做手工书、画手绘本皆可一一罗列,这正是他所谓“复古有趣”的分门别类,并且不断从中找到乐趣。

虽然老麦在朋友圈自嘲这些都是自己的“文艺脓包”在膨胀,但他认为年轻人多做这些事情有益无害。“前人留给我们这么多美好的东西,无论是音乐也好,绘画雕塑、设计或者各种各样的东西,如果充分享受这些过程,那人生就没有白来一趟。”老麦随身背着手绘本和画笔,虽然在自己的咖啡馆里一个人安静画画估计成了奢望,但他在蜂拥而至的客人中,随时准备慢慢享受时光的从容。

老麦最近在开发咖啡馆的周边产品,手绘本已经打造了三本,前面一半是老麦的以往作品,而后面一半则空着,想要培养年轻人的爱好,“由你来续写那些未完的故事”。

═  老麦说  

上海的名词解释

老麦的脖子上挂着的哨子,是他从上海旧货市场淘来的。他尤其沉迷老上海的审美。放眼当下,逐步退出时代舞台的“辫子电车”也是他的憾事一桩。以下的这些词不仅是上海的标记,也是他的关键词。通过他的视角和生活态度,让上海有了更多元的呈现。

海派

在我的理解中,海派是结合的产物,它不完全是中国的,也不完全是西方的。比如说石库门就是一个代表,它的小片天井是很江南庭院的做法,但石库门整体又像发源于西方的联排别墅,虽然在我的老家武汉汉口也有,但石库门作为一个结合体,它就是上海独特的文化,而文化是很多历史原因造成的。现在上海比较有腔调的地方,很多还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留下的。海派文化一直在吸收新的东西,但海派的包容性、融合其他事物的特色是上海独一无二的,是别的地方复制不了的。

老克勒

这应该是以前上海人对经历很丰富、很有腔调的岁数大些的人的称呼,但我觉得我跟他们还是不大一样,我对老克勒的理解更在于沉淀后的与时俱进。就像一些店铺里卖的老上海家具和古董,虽然的确是老东西,但会发现它们很老旧很沉闷,因为它们还死守着一种审美。所以于人而言,如果对文化的理解比较狭隘的话,认为一定要恢复到过去某种状态,并没有太多进步,因为现在人们的欣赏眼光早已不一样,复古实际上是需要顾虑新意的,要跟当下的生活相融。

老上海

文化一直都是上海的名片,尤其是老上海文化与国际大都市的现代化打造一点也不冲突。

老上海文化也是城市软实力的一部分,在历史的沉淀中历久弥新。就像现在上海正在推广的“建筑可阅读”的文化旅游活动,也是探寻老上海文化精髓的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网红

别人有时候把老麦咖啡馆也当个网红店,但我并不这么认为。网红只是一个短暂的现象,是快速迭代的。这些年的网红店都是一样的模式,突然火了,一下子大家全去了,不久又“哗”地散了架一样,就消失了。所以我开店坚持做可持续的内容,要真正抓住人的共性的内容,并不流于表面。比如一家咖啡馆里,卡片怎么弄,杯子什么样子,它们乍一眼只是表面,但却寄托了店主自己的一些审美。但网红店很少有把这部分核心的东西传递给别人,这就是一个店或者一个人的灵魂。

青年报见习记者 丁文佳

来源: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