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发现|“高大上”的上海街头演艺,风景这边独好
2021-08-22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崔子润/文、图(除署名外)

“你会不会想她,辅德里的灯塔。她依然在守望,她守护着希望……”这是今年以中共二大为主题的非虚构戏剧《辅德里》的红色主题歌,由一群街头艺人唱响。他们从陕西北路网文讲坛一路唱到上海的大街小巷,暖暖的气息与文艺的气质,为这座城市增添了一抹特别的魅力。

青年报资料图。施培琦/摄

  风景线成为城市新地标,风景独好  

在上海持证街头艺人的队伍中,三分之二都是拥有高学历的80后、90后艺人,他们中有双学士、双硕士,还有很多海归。无论是毕业于上海交大的华俊,还是法国留学归来的机械工程师董亦含,作为B站UP主留学英国的付卓,来自中国台湾的李惠淳,以及乐队的键盘手钱一明,他们都在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在魔都街头传播着别样的文化。

2015年6月,华俊成为上海第二批持证街头艺人。平时工作忙,他利用周末在街头演奏萨克斯。领演出证那天,华俊的岳母特地到场见证。“在上海,丈母娘点头,很重要。”家人给了华俊巨大支持。上海演出行业协会会长韦芝开玩笑,头几年看华俊演出,常常能看到丈母娘督阵。

回顾成为街头艺人这6年,华俊笑言,自己最开始满腔热情,但当不少过路人对街艺不了解、冷漠走过时,他曾有些失落。现在,观众们越来越热情,艺人从最初8人发展到目前活跃演出者300多人,不断有高学历新人加入。“从着装有些邋遢、表演有些随性,到如今着装得体整洁、演出精神焕发。”目睹从人到环境的巨变,华俊说,“随着上海不断发展,我想为它做一些事。”

“前辈演了好几年,我只演了10次。”董亦含属于华俊口中的“高学历新人”。在法国留学时,董亦含参加大学生音乐节、贝尔福音乐节,衣柜放着五六套汉服作为演出服。“我在法国街头吹箫,法国人会好奇箫是什么,对他们来说这属于异域风情。在上海街头,箫能轻而易举引发情感共鸣。遇到大人带着小孩或者情侣讨论是什么乐器,我不需要回答,自有路人抢答。还有一次,我吹着箫,有女生闻乐起舞。”

夏天天气变热了,但董亦含穿着汉服、唐装的习惯却坚持了下来。曾在法国留学、工作的他,从塞纳河河畔一直吹到黄浦江。不论在中国还是几年前在法国,他始终觉得,每天打卡上班,自己就像大流水线上的一颗螺丝钉,而街头演出则有所不同,“可以跳出按部就班的生活轨迹,实现平常没有能力做的事情”他说,在上海街头、黄浦江边演奏中国古代乐器,自得其乐。

付卓6岁随父母从东北来上海。在英国留学时,他为叙利亚难民做公益演出,演唱甲壳虫乐队歌曲,观众席里的英国老人激动于中国年轻人的选曲。“音乐消除文化与年龄隔阂。”回到上海,付卓周末两天在杨浦区街头演出,“从古典吉他变成民谣吉他,中文歌曲库不断扩容。”

在董亦含看来,“我们日复一日地出现在固定演出点,会变成城市风景,坚持下去,风景线会变成城市新地标,是人组成的地标。晚上7点来到这里,总有人在表演,这是城市精神文明最接地气的表现”

  街头艺人治理风气之先,破冰前行  

上海作为海派文化的代表,具有多元化、兼容并蓄的文化特色,是东方和西方、传统和现代的有机融合。作为新兴的国际大都市,富有创意和创新,生机勃勃,不仅仅是艺术型街头艺人认证标准应体现的上海特色,更使街头艺人成为上海文化的代言人和传播使者。

上海持证街头艺人从2014年11月11日诞生至今,在上海市文旅局的支持下,上海市演出行业协会发出上岗证300多张。为引领全国街头艺人风气之先,街头艺人表演开启了“破冰之旅”。从静安公园起步,如今街头艺人表演点发展到静安、长宁、杨浦、黄浦、徐汇、虹口、闵行等区的街头、广场、公园、商圈。上海持证街头艺人从最初1批8人扩展到今年已有17批300人,覆盖钢琴、键盘、吉他、萨克斯、小提琴、大提琴、长笛、尤克里里、箫、手风琴等30余种乐器演奏,以及剪纸、中国结编织、人像漫画、艺术气球等20多种手工艺展示。

“夏天室外气温近40摄氏度,艺人们轮流上岗,生怕有人专程来看会扑空。”韦芝感叹,“上海街头艺人一直在做‘正规部队’,而不是乌合之众。口口相传,品牌一步步树立,他们不仅有固定粉丝,还获得各区管理部门认同,从一开始边缘演出点发展到黄金地段,如外白渡桥、陆家嘴等。”

韦芝说:“从‘五五购物节’到‘六六夜生活节’,街头艺人从18个演出点发展至33个。春节期间,街头艺人慰问铁路、环卫、快递等一线劳动者,艺人们吹拉弹唱,两三人就能组成一支文艺轻骑兵,自带音响、话筒。遇到陕西、山东、安徽来沪工作人员,老乡见老乡,不胜感动。”

青年报资料图。施培琦/摄

上海街头艺人管理方式已在全国推广。上岗前有考核,街头艺人必须是具有较高艺术水准的表演者,热爱街头表演,并遵循“不定价、不销售、不乞讨、不扰民”等14项持证上街的职业约定。艺人自治的督导团队,互相提醒注意职业形象,严格要求表演时的情绪和行为。艺人们上岗后,接受督导监督与管理。节目单等须向市演出行业协会报备。演出如果碰到突发情况,督导马上与场地方沟通,使演出能在有序的环境中进行。

此外,专委会监督着每一位持证艺人的表现,以14个项目规定,从纪律到艺术再到艺德,管理和约束着上海的街头艺人。规定中专门有一条“不扰民”。“有一次,演出时看到一对年轻夫妻推着婴儿车经过,我主动降低了表演音量。自律、讲文明,是上海城市文化给我的洗礼。”华俊对记者说。

  遍布上海,走出国门,舞台在拓展  

疫情发生后,作为市演出行业协会街头艺人专业委员会负责人之一的华俊,一方面要为艺人们安排防疫措施,提醒大家记得及时消毒;另一方面,在机场、社区等抗疫第一线奔忙。虽然没有时间拿起心爱的萨克斯,但他坚持在线上为同伴服务,与专委会其他成员共同排定街艺上岗日程表,“筛选演出报名信息,提前一周规划时间、地点,让合适的艺人出现在合适点位”

今年,“徐家汇商圈临时接种点”成了网红,持证街头艺人在那里为排队打疫苗的市民和医护人员演唱,一段《这可能是全上海最文艺的新冠疫苗接种点了》的视频在网上走红。事实上,临时接种点也是今年街头艺人们新增的演出地,100多位街头艺人在静安、徐汇、杨浦等区的各个临时疫苗接种点演出。

青年报资料图。施培琦/摄

如今街头艺人的表演点位扩展到30多个,从静安公园起步,遍布上海。除了固定的表演点之外,他们还会定期组成文艺轻骑兵,背着重重的音响和乐器,去为物业人员、快递小哥等在这座城市里奔忙的劳动者慰问演出,他们每个人都能撑起好几个节目,让演出精彩纷呈。不仅如此,他们的舞台还在不断拓展,甚至走出上海,参加过文旅部“欢乐春节”海外巡演、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系列演出……

上海市持证街头艺人作为一道亮丽的城市风景线,正在不断总结经验,全方位升级,着力提升街头文化建设品位,塑造城市软实力的魅力。正如华俊和他的小伙伴所说的那样,“我们不仅是‘街头艺人’,更是代表这座城市的艺人”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崔子润/文、图(除署名外)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