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大展火爆背后,有一个被“强烈推荐”的语音导览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冷梅/文、图
位于外滩沿线的亚细亚大楼,此前因为莫奈与印象派大师展览,曾一度盛况空前。旧展刚刚落幕,日前,“文艺复兴至十九世纪——意大利卡拉拉学院藏品展”接棒,开展引来超高人气,再次将上海艺术大展的热度推向新高潮。拉斐尔·圣齐奥、提香·韦切利奥、乔瓦尼·贝利尼、安东尼奥·迪普乔·皮萨诺、安德烈亚·曼特尼亚等如雷贯耳的艺术大师真迹这次都来了!
开展没多久,展览的语音导览也跟着意外走红,抖音、小红书上分享的观展心得里有相当一部分都提到了语音导览,其中三成“强烈推荐”。这套语音导览的制作者来自“和贾布看展”自媒体,主理人贾布希望以有趣、有料的方式把艺术史讲给大众。
告别脸谱化,语音导览也可以抒发情绪
看展览,尤其是文化、艺术等高知识密度的展览时,花20元租个语音讲解器,边听讲解边看展,这对于经常逛博物馆、美术馆的观众来说,是个再熟悉不过的动作。但是一直以来,语音导览都没有太强的存在感,很多时候,它是照本宣科式地读稿,有的导览甚至就是把展墙上的文字念一遍,扑克牌式的、缺少感情和情绪的声音。
贾布曾经是媒体人,后来从事多年艺术展览策展人的工作。此前,为《莫奈和印象派大师展》提供语音导览,已经让她在粉丝圈内收获了不小的人气。“媒体的本质,就是翻译,把一个专业领域的事,用简单的语言,翻译给非专业的人听。”贾布说,“媒体的从业经历让我爱讲故事,策展人的经历,让我深入思考过展览的结构框架。”
区别于以往语音导览就事论事,就作品讲作品的作法,“和贾布看展”的导览总是试图用作品串出艺术史,具有很强的、基于艺术史的系统性。比如莫奈的导览,就能很清楚地感受到两条叙事线索,一条是莫奈,他的艺术成就和人生历程;另一条是印象派,它因何产生、如何发展,有什么主要特征,哪些重要人物,以及对艺术史产生怎样的影响。
在《文艺复兴至十九世纪》的语音导览中,贾布也系统地讲述了西方艺术在五百年的发展历程,文艺复兴如何从拜占庭艺术的程式化中走出,在追求“画得像”这个今天看来无比简单的目标上,付出怎样艰辛的努力。以及整个西方艺术绘画,在宗教画、历史画、肖像画、风景画、静物画等绘画题材上的发展变迁。
将艺术史串联成故事,让观众被打动
对此,语音导览主创者贾布,还有一套她基于多年展览研究所形成的方法论,她称之为“一千零一夜”的理论。《一千零一夜》,是用一个嗜杀国王和会讲故事的姑娘的线索,把一大堆完全独立、互不相干的故事结合在一起,变成了“一串儿故事”。
贾布说:“一个好的展览、一个好的展览讲解,它的逻辑结构与《一千零一夜》是高度相似的。每个展览都是由数件展品构成,每个展品背后都有它自己的故事,展品和展品之间本质上是相互独立的。而我作为那个讲故事的人,不仅要把一件件展品讲清楚,还要在这些相互独立的展品之间寻找各种关系,给它们串起一条线索,让他们也能成为“一串儿故事”。这条线索是什么呢?是艺术本身的变迁,是它们所在的时代背景,是历史的传承和因果关系。”
在系统性之外,贾布的导览还特别注重趣味性,注重对观众情绪的调动。在莫奈展的众多观众评论中,我们看到很多观众提起,被导览逗笑,而到最后,被导览讲哭。“那些画家,在我们今天看来,很容易就变成一个个历史书里没有表情、没有喜怒哀乐的老爷爷。可实际上,他们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身处怎样的环境,会有怎样的情绪,激发出怎样的创造力,这些对于普通观众也会有情感代入。”例如,导览里大量出现中国古典诗词,出现当下的舆论热点,这些都是为了帮助观众更好地代入情绪。文艺复兴大展语音导览意外走红背后,其实也反应出上海观众对文化艺术的求知欲空前高涨。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冷梅/文、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