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稽戏《头等大事》,在欢笑中把垃圾分类说透了
2021-08-27 文体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差不多与两年多前《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出台同步,上海独脚戏艺术传承中心(上海市人民滑稽剧团)创排的滑稽戏《头等大事》也演了两年。目前这台滑稽戏已经在上海各社区演了52场,成为近年滑稽戏的爆款。而《头等大事》的诸多突破也给今后的戏曲曲艺创作留下了很多想象空间。

《头等大事》是一台合作剧目。上海独脚戏艺术传承中心告诉记者,2019年上海要率先启动垃圾分类工作,需要有一部滑稽戏以市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垃圾的分类的必要性。《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在当年7月1日正式实施,但是其实在3月份《头等大事》的创排工作就已经启动。

这是一部在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指导下完成的作品。2019年3月初“垃圾分类”还处于筹备阶段,王汝刚便带着编剧梁定东、徐开麟及主演们三番五次下生活。他们到绿化市容管理局学习“垃圾分类”,以求提供最准确的“分类信息”;到各个社区垃圾投放点、分类站“蹲点”,听听老百姓的困惑、难处和处理方法。正因为提前准备,2019年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第一日,《头等大事》才能在上海市委党校礼堂同步上演。

过去只听说新闻作品有“短平快”的特点,现在滑稽戏也能够做到这一点。王汝刚说,《头等大事》创了滑稽戏创排的及时纪录。因为很及时,市民通过观剧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以及垃圾分类的一些操作细节。应该说,这部戏对于垃圾分类在上海的顺利推进实施是起了巨大作用的。

同时,《头等大事》从本质上来说又是一部滑稽戏,滑稽戏就是要幽默搞笑,让观众在欢笑中有所收获。不能因为《头等大事》要抢工期,而放弃喜剧的追求。王汝刚说,滑稽戏来自于人民群众,滑稽戏的所有喜剧元素来都来自于生活,这也是《头等大事》在创作的过程中十分重视的。

《头等大事》很多笑料都来自于生活。现在不少段子已经成为市民耳熟能详的经典。譬如“干垃圾、湿垃圾,你分不清楚,就让猪来分。它能吃的就是湿垃圾,连它都吃不下的就是干垃圾,要是它吃了要死掉的,就是有害垃圾。”“湿纸巾虽然是湿的,但伊是干垃圾;干果仁虽然是干的,却算是湿垃圾”等。这些段子让人在欢笑中掌握了一些垃圾分类的方法,到现在还在市民中流传。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滑稽戏,《头等大事》还融入了越剧、沪剧等其他戏曲曲艺门类。在王汝刚看来,《头等大事》是用滑稽戏这种上海人喜闻乐见的曲艺形式来推广和宣传“垃圾分类”,很多分类规则枯燥难记,全部用“说”的未免乏味,说说唱唱才能让整台戏鲜活起来。

也正因为如此,《头等大事》在过去两年间,不仅在上海演出,还演到了浙江黄岩等长三角地区,所到之处都受到观众的热烈追捧,人们在这部上海滑稽戏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亲切。王汝刚表示,随着垃圾分类走向深入,《头等大事》还会继续演下去,为垃圾分类提供支持是文艺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