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赋能,上海这个街道10个月筛查近4000名认知障碍老人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文 常鑫/图、视频
“我不太记得早上有没有吃药了。”“我也记不清有没有锁门。”……在新江湾城殷行路综合为老服务中心,为老人筛查阿尔兹海默症的小课堂又开始了。
上海杨浦区新江湾城街道办事处近日获得IDC中国数字化转型大奖“未来智能领军者”的年度奖项。据了解,这个街道在全国首创了阿尔兹海默症数字化早筛技术,为辖区老人提供数字化阿尔兹海默症筛查,把筛查时长从120分钟缩短到了10分钟,减少了50%的人力成本。
// 把服务送到家门口 //
每次都积极参加课堂的陆叔叔表示,自己有家族病史,所以对这件事儿特别上心,有时间就来参加线下课程,在家有空时就在手机上做线上测试,“这样的筛查推广对于中老年群里来说很有意义,因为现在的老人们都不愿意因为‘生病’给子女们增添负担和压力,社区能给我们老年人提供这种居家的筛查和干预服务,能够帮助很多老人提早发现、提早干预, 是一件很好的事。”
负责该项目的居委工作人员曾女士介绍,在与老人的沟通中发现,要做一次阿尔兹海默症的筛查过程繁琐,需要自行前往医院排队检测、等待报告等一系列流程,且前往医院的精神科就医成为不少老人心里的一道坎。虽然现在在给老人推广时也会遇到不好意思、不愿意面对的情况,但是这样送到家门口的服务,的确提高了老人的参与度。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失智(阿尔茨海默症防治)成为当下社会很多社区急需改善的现状及痛点。据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中国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痴呆与认知障碍学组委员郭起浩介绍,大部分居民缺乏对阿尔茨海默症(俗称老年痴呆)的了解,病耻感与早期难察觉的特性使得医疗系统获取相关数据和干扰治疗都比较滞后,难以在早期识别风险并加以预防干预和控制,且老人往往对于该病症就医有较大抵触情绪。
// 为老服务+数字化结合 //
“今年是上海数字化转型的第一年,我们也想把为老服务和数字化做一个结合,所以申报了这个奖项。”新江湾城街道社区服务办主任周宇表示,“通过博斯腾和支付宝共同开发的这套线上产品和线下课程,我们可以让居民直接在手机上进行筛查,居委的工作效率和正确率也大大提高。”
记者了解到,该项服务以支付宝小程序为载体,针对原先社区阿尔兹海默症筛查门槛高、效率低、准确率不足、患者数据缺失等痛点,通过线上测试结合博斯腾科技专业模型与深度学习算法,实现阿尔兹海默症快速自筛,同时,基于大数据、IoT、AI等技术能力,帮助构建了社区实名多因子身份认证、认知症数据中台,实现服务精准帮扶。并且通过线上干预课程,帮助认知障碍人群实现居家干预治疗。
目前街道中干预超过5次以上居民均有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提升,其中记忆力同比提升24%,专注力同比提升19%。该小程序的用户日复访率达到了46.6%,代表着筛查之后,近一半的用户会每天使用打开手机进行干预训练,锻炼脑力。
周宇主任介绍,街道辖区的20个居委、2个社区体验中心都铺设了筛查点,目前已经筛查干预近4000名老人,已筛查出部分老人存在认知障碍风险,下一步计划覆盖街道所有老人。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文 常鑫/图、视频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