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改持续提速,杨浦两基地迎来圆梦时刻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图(除署名外)
“马上我们就有新房子住了。”这是居民刘春红的肺腑之言,也是像她一样的许多居民盼了多年的结果。
9月12日,杨浦的定海路街道137街坊、延吉路街道201街坊旧改征收基地热闹非凡,这一天是两个基地同步启动“二次征询”正式签约的日子,签约首日即高比例达到协议生效条件。记者从杨浦区获悉,截至目前,杨浦今年已启动10个基地旧改征收,为了实现“旧区改造大决战”决战决胜,杨浦推进旧改征收的步伐始终没有停歇。
走进位于平凉路2000多号的一间门面房,那是居民刘春红一家人住了几十年的房子。穿过客厅兼厨房,来到兼具睡觉、洗浴等功能的“多功能卧室”,卧室只有不到10个平方,摆放了一张宽度仅约1.2米的小床供夫妻二人栖居,狭窄的走廊只能容下衣柜、书桌等极少的几件家具,还有利用弹丸空间改造的迷你浴室。真的很难相信,一家人在这个“蜗居”住了许多年。
刘春红展示了手机里孙子和孙女在房子里欢度生日的照片,今年59岁的她在老房子里拉扯大了儿子。儿子长大后有了两个可爱的孩子。老房子见证了三代人的生活。
据杨浦区旧改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旧改征收基地的137街坊被征收居民和非居住单位共219产。201街坊被征收居民和非居住单位共305产。两个基地地块内的房屋建造年代久远,房屋结构简陋,煤卫等基本生活设施简陋,居住环境逼仄拥挤,安全隐患突出,居民盼望改善居住环境的呼声十分强烈。
虽然两个基地体量不大,但难度却不小。137街坊私房占比高达91.8%,针对基地私房多、共有产多的特点,区旧改办、区第二征收事务所迎难而上,对基地内房屋及居民情况进行超前、充分、细致、周全的内查外调,以高质量、精细化的“四清”调查数据为居民签约及征收补偿工作夯实“地基”。
受访者/图
201街坊是延吉路街道首个实施旧改征收的地块,居民们对旧改征收政策有许多的疑问和不理解,如何把政策讲深讲透、把居民工作做通做实是征收队伍面临的最大难题。杨浦区旧改办、延吉路街道、区第三征收事务所率先向基地内党员开展政策宣讲,以点带面营造良好旧改氛围,最终啃下了硬骨头。
此外,相关部门通过对被征收居民逐家逐户的过堂摸底,深入了解居民的诉求,预判居民可能选择的安置方式,从而对症下药,设计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遇到工作难度较大的对象,征收工作队伍运用 “搭平台”“找关键人”“公信人士参与”等工作方法,尽早把握破解难题的先机,及时化解矛盾纠纷,有效保障了基地整体签约进度。
此次137街坊、201街坊“二次征询”签约成功约一周后,杨浦还将再启动2处旧改基地签约工作,居民们将切实感受到旧改提速带来的改变。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图(除署名外)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