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和患者的关系,是人文关怀的微妙把握
在很多人的日常认知中,国内牙科领域的医疗服务远远逊色于国外,尤其是种植牙的治疗服务。但如今,国内口腔医疗的发展迅速,尤其是种植牙的医疗水平。这些也离不开在这个新兴赛道上不断接力探索的年轻医疗团队。上海新浦口腔医疗院长范洪领正是其中一员,见证了种植牙在国内口腔医疗领域的不断发展和革新。
范院长在全国各地培训种植医生
种植牙怎么会做不好?当然可以!
初见范洪领院长,会为范医生的年纪感到略微惊讶,但在交谈中逐渐感受到范院谦和的气质和独具一格的洞见,更体会到一名牙科医生在专业深耕的情怀。
目前,牙齿缺失的修复方式有三种:活动牙、烤瓷牙和种植牙。在使用方面,活动牙作为经典的修复方式咀嚼效率低,烤瓷牙对牙釉质有一定的损伤,种植牙在这方面略占优势。还在接受本科教育的范院基于此选修了种植牙的相关课程,他与种植牙的缘分就此展开。但是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相对滞后,医学理念跟国外有差距,范院打趣到自己走种植的这个路线是非常曲折,不禁对现在的各式各样的经验分享会流露出羡慕之情,“现在听可能是个笑话,做手术的时候,你如果是新来的,你可能没有资格进手术室,你只能隔着窗户去看老师怎么操作。”
范院长在杭州国际医学口腔培训中心讲课
如今,范院时常投入到经验分享的培训会里,让更多年轻医生参与其中。近期范院因此奔波于杭州和宁波等地,他希望能够更好地把国产种植牙治疗开展起来。范院坚持表示,修复方式里,无论是考虑创伤性还是永久性,种植牙都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范院长3D显微镜带教培训
更重要的是你面对的是一个人
不同于工匠师傅对机械的程序性修复,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关系也是人文关怀的微妙把握。在范院看来,有些技术可能三个月就学会了,比如说种植技术。但“学会技术”和“能做手术”还有很大的差距,考虑能不能做、该怎么做、如何和患者沟通可能需要三年的时间。在医疗领域,医生和患者往往存在很多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医生和患者不能完全站在同一个角度,“用你所谓的医学标准,实际上这对患者是不公平的。”例如有些患者总是忽视常规的复查,当病患处出现问题时才会再次“造访”。谈到伤医事件,范院持乐观态度:其实在减少其实在减少,这也是一个进步。
“其实你不仅仅说要把这个种植体种到患者的这个口腔里面去。那么更重要的是你面对的是一个人”。100个人里面有一个患者可能特别难沟通,不能因为1%的患者,而放弃99%的患者,对我们的信任就是我们的进步的动力。可能一百个患者给你带来一次伤害,但有可能会带来更多的是感动。说到这里,范院想起了不久前一位病人,一位种植苹果的老人。这位老人来就医的时候没有全口的牙齿,多年不能吃苹果,没有牙齿能够咀嚼硬的食物。治疗结束后,医院为这位病人准备了苹果,老人家咬下苹果的那一刻十分开心,老人家的女儿激动得近乎落泪。第二次老人家来复查的时候给医院准备了一箱自己种的苹果,激动说道“十几年没吃苹果了!我自己种的苹果,你们尝一尝!”范院认为这也是医生职业的敏感性带来的感动和幸福,医患关系一直会存在但一定不会阻碍医学。“反而这些更挑剔的患者才能让你更进步。”
上海新浦口腔是由杭州牙科医院集团、远东宏信集团共同投资建造的大型口腔专科医疗机构,全职医生团队来自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第四军医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等知名院校。未来,范洪领和全体新浦口腔的青年医生,都将继续为个人及家庭、企业员工提供美学矫正、种植修复、儿童牙科、牙齿疾病诊疗、员工口腔关爱等全方位全生命周期齿科健康管理服务。9月20日的爱牙日临近,新浦口腔也在不断推进口腔健康的科普宣传。通过公众号的直播和用户进行线上互动,开展线上问诊。此外,新浦口腔推出全国首家的CT车,辐射周围社区,为附近居民实现家门口问诊,争取“早发现早治疗”。
文/王婳 陈舒婷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