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年轻人热衷网络直播打赏?
2021-09-18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泳均

网络直播间,主播的“甜言蜜语”、连麦PK刻意渲染的紧张气氛、激发竞争的打赏排行榜......这些无疑不在吸引观众不由自主地打赏,逐渐失去理智,更有甚者走上犯罪之路。今年,深圳一位90后男出纳挪用4826万公款用于打赏主播,这绝非个案。近日,记者从普陀警方获悉,一位上海海归幼儿心理学女硕士陈某沉迷于网络直播巨额打赏,并将诈骗所得,一年打赏主播近百万元。

沉迷于直播打赏,沉的是一蹶不振的志向,迷的是冷静分析的心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心理学副教授姚琦认为,年轻人沉迷于主播打赏,往往出于补偿心理,因为打赏可以获得主播的感谢和互动,带来一种陪伴感和成就感。年轻人不妨走出家门,丰富自己的兴趣爱好,充实自己的业余生活。

 == 现象 == 

直播间打赏套路深似海

主播PK刻意渲染紧张氛围博同情

深夜11点许,小林习惯性地进入某女主播网络直播间。“欢迎!亲,你终于来啦!”一进入直播间,主播就用亲切而又可爱的声音喊着小林的网名。由于小林充值的粉丝级别较高,只要他发出弹幕,主播会立即和小林进行互动。小林告诉记者,开通平台的钻石粉丝,不仅在粉丝排行榜上享有尊贵粉丝牌,还可以拥有和主播连麦的机会。

从事IT行业不久的小林每月薪资1万多元,为何愿意用近1/3的薪资为主播打赏?在小林眼里,他和主播像是朋友,很多时候给主播直播间PK刷礼物,更像是帮朋友完成工作业绩。“每当主播直播间PK粉丝刷礼物时,我就有种被主播需要的感觉。不知不觉中,我也开始刷起礼物。”

记者在各大网络直播平台发现,所谓的主播直播间连麦PK更像是一场无硝烟的“约架”。两位人气相仿的主播,在固定时间内,看谁被粉丝“打赏”送礼物的金额多。

直播打赏PK,往往拼的不是真学实才,而是煽动和渲染气氛的套路。父母投资失败、最近直播压力大到失眠......直播时,主播的卖惨博同情,以及高频高输出的语速,更是点燃了充满紧张和未知的PK气氛。各家主播粉丝为了支持自己的主播,纷纷不断打赏。

主播奔奔从上海戏剧学院毕业后,成为某直播平台的主播,她向记者透露道:“如果想成为人气主播,和粉丝成为朋友很重要,因此她也会在直播间流露些自己的烦恼。打赏礼物,看似是让粉丝花钱,其实是增加粉丝黏性。观众中谁刷的礼物多,谁获得的互动就更多。流量往往决定主播在直播间的人设,打赏金额决定了主播和粉丝关系亲密度。”

记者注意到,主播的充值粉丝并不亚于“明星饭圈”。观众们情不自禁的打赏行为往往是在潜移默化中被诱导的,主播的忠诚粉丝们弹幕刷屏,以及疯狂“打赏”送礼物,推动原本直播间看热闹的“纯路人”一步步打赏成瘾、陷入癫狂的深渊。

 == 案例 == 

海归硕士沉迷网络直播

将诈骗所得一年打赏主播近百万元

在上海,有位海归幼儿心理学女硕士陈某因沉迷于给网络主播打赏,将诈骗所得一年打赏主播近百万元。此外,陈某还会帮主播点外卖,曾在短短半年时间里疯狂点单30余万元。

在上海市公安局普陀分局真如派出所,相关办案民警告诉记者,陈某流水显示,她每个月数次巨额打赏多家网络平台的主播,每笔打赏金额为9998元。而这些给主播送礼物巨额打赏的钱,却是陈某从亲戚李女士那里,以低价买房为由诈骗而来。

陈某向亲戚李女士号称,她是某大型房地产公司的高管,有内部渠道可以市场价60%的价格买到某些热门楼盘的新房。李女士最终选定了一套位于泸定路某小区内市场价在600万左右的新房,并与陈某签订了一份“内部购买协议书”,陆续将243万元的购房款转给陈某。2020年5月,李女士一家如愿拿到了新房的钥匙。2020年8月,陈某约李女士在普陀区房地产交易中心见面,陈某在向其出示了房产证后,又以内部房5年内不能交易为由,将房产证拿走。

2021年年初,李女士至房产交易中心查询,发现她本人名下并没有房子的产权。在与陈某多次交涉无果后,李女士发现自己被骗,最终选择了报警。李女士万万没有想到,本以为捡到了大便宜,岂料买到的“新房”竟是陈某通过物业,以每月15000元的价格租来的。而辛苦大半辈子积攒下的买房钱都变成了嫌疑人陈某打赏主播的礼物。经缜密侦查,普陀警方将嫌疑人陈某抓获,并依法刑事拘留。

据知情人透露,嫌疑人陈某年轻时家境相对优渥,父亲经营了一家大公司,后来她的父亲去世了。“审讯时,陈某如实陈述了制作假房产证诈骗他人钱财的犯罪事实。不过,当提及家中年幼的女儿时,陈某神色较为平静,既没有流露出悔恨的表情,也没有痛哭流涕。”民警回忆道。

犯罪嫌疑人陈某。陈泳均/图

 == 专家 == 

观众因补偿心理巨额打赏主播

看直播宜疏不宜堵,建议丰富生活

上述案件中的海归女硕士巨额打赏主播并非个案。今年,深圳一位90后男出纳挪用4826万公款用于打赏主播。当代青年人为何沉迷于给网络主播巨额打赏?记者专访了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心理学副教授姚琦。

姚琦教授认为,观众巨额打赏网络主播往往出于补偿心理。“补偿心理是一种心理适应机制。观众在直播间只要打赏主播,就能立即获得与主播的互动,比如言语感谢或者唱歌感谢等,这能够满足打赏者的心理需求。在心理学上,及时化的奖赏具有很强的鼓励和煽动性。”

“此外,观众和主播的互动能够建立一定的‘社会关系’。因为观众在互动中能够发表一些自己的言论,不仅其他观众能看到,主播也会回应,因此会有被关注以及在场感。这能满足观众的心理需求”姚琦教授分析道。

姚琦教授补充道,主播和观众存在一定的“准社会关系”。虽然是通过网络平台,但是观众尤其是给主播打赏的观众,通过打赏与主播多次接触,会相互了解,很可能产生单向依恋的倾向以及感受到亲密的关系感。心理学相关研究显示,互动性能够增加参与感,参与感能够增加主动性。当自主性和主动性增加时,更容易对于互动对象产生信任,以及依恋的情感。

长时间看直播,巨额打赏主播,可能对于青年人产生哪些负面影响?“直播打赏可能会对青年人产生攀比的心理,形成金钱至上的误区,程度更深者会因为打赏悬殊产生自卑情绪。”姚琦教授解释道,直播间可以看作一个独立的小空间,其中“社会比较”十分清晰。原本自我评价应该是多维度的,但当长时间沉浸在直播打赏,再加上主播对于打赏金额的不同反映,很可能自我评价异化,金钱可能成为观众评价自我的狭隘指标。长期以往,当打赏金额未能“名列前茅”,很可能降低观众的自尊。

姚琦教授建议,青年人看直播宜疏不宜堵,不然可能会产生逆反心理。建议青年人通过丰富自己的兴趣爱好,让自己的生活更丰富。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泳均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