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服务“不炒冷饭”,落实“双减”有招
2021-09-20 教育

时下最热词就是——“双减”。开学季,全市各校都积极行动,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推进政策全面落地。记者走进普陀华师大四附中的校园,感受这里发生着的新变化。

记者 朱筱丽

课后服务丰富 同学家长都满意

下午4:30,在华师大四附中校园内,形式多样的课后服务活动正在展开——图书馆内,同学们认真翻看手中的读本,沉浸其中,一旁的老师陪伴着他们,及时回应需求;教室内,同学们安静地书写着作业,学科老师也在教室值守,耐心为学生答疑解惑。

华师大四附中的学生吴乐琳同学自愿报名参与课后服务,她告诉记者,“在学校,不仅能和同学一起完成作业、讨论学习,还能及时找老师答疑解惑,学习效率大大提高了,回家后我也能拥有更多自己的时间了!”

走进特色教室,则是一派热闹的场景。街舞老师带领同学们练习动感街舞;信息科技老师手把手教学生制作微电影,从拍摄、剪辑到导播,各个工种一应俱全;光影摄影教室内,指导老师为学生们演示如何用手机拍出大片,从遮光、用光到调整构图,每个学生都认真聆听现场实践,并骄傲地在朋友圈晒出一张张原创大片。郑涵之同学告诉记者,从课后服务课程中她受益良多,不仅对摄影产生了极大兴趣,更学会了如何发现生活中的美。

华师大四附中副校长王萍介绍,“我们设计的课后服务不是讲授新课,也不是‘炒冷饭’,目前大致分为‘自主作业、个别辅导、文体活动、科技创新’等多个板块,课程从激发学生兴趣出发,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后续,学校还将完善课程内容,如借力高校专家资源,开设学术课程;整合本校教师优势,开设博雅“六艺”课程;挖掘社区单位资源,开设社校共建课程;对接高中学校的办学特色,开设初高中衔接课程等。

王萍副校长表示,课后服务是为了减轻学业负担提高学习效益。通过提升作业的“质”来减少作业的“量”,学校建立了定期作业监控机制,设立了作业发展性研究项目,以问题为导向,从根本上破解难题,为课后服务提供真正有效的保障。

作业做“减法” 老师布置作业不能“随心所欲”

新学期作业如何做好“减法”?把作业自主权还给学生,让作业设计更有效……长宁区华东政法大学附属中学的同学们有“妙招”。

学生还能自己选择做作业?这在长宁区华东政法大学附属中学并非新鲜事。2012年起,学校就逐步将作业选择权“还给”学生。全部由学生组成的“模拟学校”学生事务中心召开了多次和作业相关的模拟听证会,学生“校长”“教导主任”“德育主任”等牵头制定了包括分层作业、作业选择权、作业检测监控多项“校园立法”。新学期,学生事务中心还计划对多项作业“校园法”进行2.0版本“修订”。

记者在现有的“法规”里看到,实行多年的“作业法”条例非常详尽。以《华东政法大学附属中学作业与检测监控制度》为例,华中附中已经形成了从“作业设计”“作业时间”“作业布置”“作业批改”到“作业反馈”等方面的制度细则,比如,“备课组统一书面作业及总量:各年级绝大多数学生作业时间不超过1.5小时,其中初中语、数、英每科不超过25分钟,物、化不超过10分钟。”“高中作业时间不超过2小时,其中语、数、英不超过30分钟,等级考不超过15分钟。”

校长傅松说,让学生参与作业自主管理,既能通过模拟听证、条例修订等形式提高学生尚法意识,也能调动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激情,指导学生学会选择作业层次和作业量,与此同时,还能促进教师优化分层作业设计能力的提升,高效学习,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

记者 朱筱丽

来源:学生导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