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守护城市|干净的车厢,干练的“黄金7分钟”
2021-09-23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文 施剑平/图、视频

提前10分钟在站台上接车,列车抵达下客后立即上车转座椅、收垃圾、扫地、拖地,在7分钟内把一节车厢打扫得干干净净,然后再去接下一趟车……对于上海华铁旅客服务有限公司虹桥分公司站台折返组的保洁员王圆圆来说,这就是她每天工作的节奏。刚刚过去的中秋小长假,王圆圆又是在忙碌的工作中度过。尽管保洁员是个很平凡的岗位,但90后的王圆圆却已经坚持干了两年。“虽然很辛苦,但看着旅客走进干净整洁的车厢,还是很有成就感的。”王圆圆说。

// 争分夺秒!一个班要接20多趟车走2万步 //

戴好口罩、手套、防护镜,背上腰包、工具包,上午11点25分,上海虹桥站16号站台上,王圆圆和班组里的同事们走出小小的工作准备间,此时距离从景德镇北开来的D3324次列车到站还有10分钟。按照规定,作为站台折返组保洁员,王圆圆和同事们要提前10分钟在站台上接车。她们排着队走到相应车厢门口的位置,等待着列车进站。

11点35分,D3324次列车缓缓驶入站台。这趟车是重联列车,有16节车厢,王圆圆和小组里的同事们要每人完成两节车厢的保洁工作。

11点38分,列车下客完毕,王圆圆走进10号车厢开始工作。“这趟车后续马上要折返的,所以我们工作的第一步就是把车厢座椅的方向旋转180°。”王圆圆边说边开始转椅子——脚下一踩旋转脚踏,手上用力一拉座椅靠背,一排座椅就调整了方向。这个动作看起来挺简单,但若是一刻不停地把两节车厢的椅子都转完,普通人肯定会有点气喘吁吁,而王圆圆转完两节车厢的座椅只用了3分钟。

随即,她一刻没停,立即拿出垃圾袋,开始挨个座椅收垃圾,其间还要把列车窗户上的遮阳板全部打开。等垃圾全部收完,王圆圆又从工具包里拿出扫把开始清扫车厢地面,扫完又拿起拖把开始拖地。11点50分,王圆圆完成了她负责的9、10车厢的所有保洁工作,全部用时仅12分钟。虽然车厢内有空调,但一直在忙碌的她额头上全是汗水。

“列车停靠的时间很短,留给我们保洁的时间更短,所以每趟车都要争分夺秒干活。”王圆圆说。以D3324次列车为例,11点35分抵达虹桥站,12点14分又将作为D3219次开往龙岩,在虹桥站的停站时间仅39分钟,除去下客时间和提前15分钟上客的时间,可供保洁员保洁的时间顶多20分钟。

“我们有一个‘7分钟保洁保准’,就是一节车厢一个人要在7分钟内打扫完。”王圆圆说,她所在的小组有8名保洁员,8节车厢的列车就一人负责一节车厢,16节车厢的则要一人保洁两节车厢,时间很紧张,“若是遇到列车晚点或是旅客下车比较慢,就更紧张了,经常要小跑”。

王圆圆和同事们一天中最忙的时段是10:40-18:00,这期间进出虹桥站的列车一趟接一趟,她们就要马不停蹄往来于各个站台。11点50分在16号站台做完D3324次的保洁工作,王圆圆立即就要前往8站台,在那里G1342次列车12点13分即将到站,她仍要提前10分钟在站台上接车。“一个班要接20多趟车,轻轻松松走2万步。”

// 不怕苦累!短短两年成为服务旅客骨干 //

在华铁旅服虹桥分公司,保洁员的年龄普遍都比较大,平均年龄在40岁以上,像王圆圆这样的90后年轻人属于“凤毛麟角”。

“我之前是在电子厂的流水线上工作的,一天12个小时,一直坐着不动。”王圆圆说,因为觉得流水线上的工作太枯燥,她辞了职,“后来听到这边招聘保洁员的消息,就想来试一试,没想到一直做到了现在。”王圆圆坦言,最初觉得做保洁没什么难的,没想到一上来就遇到了“下马威”,“开始几天真的觉得好累,一直跑来跑去,一天下来,胳膊很酸,腿也疼,坚持了半个月,适应了就好了”。

对于王圆圆这样的年轻人,站台折返组的班组长黄林钢也很担心:“班组里的保洁员都是年纪比较大的,像她这样年轻的,我们很担心能不能坚持下来。”让黄林钢没想到的是,王圆圆不但很快适应了,而且坚持了下来。“作为年轻人,她的适应能力、接受能力都很强,而且也不怕苦不怕累,两年时间已经成长为服务旅客的骨干。”黄林钢介绍说,去年疫情期间,华铁旅服推出“共享员工”,王圆圆积极报名,去扬州一家工厂服务了70天,沪苏通铁路开通后,她又去常熟站工作了近半年,“现在遇到小组长有事或休息,她已经可以代理小组长(职务)了”。

保洁员的工作很忙碌,尤其是车站的保洁员,越是节假日旅客越多,他们也就越忙。去年,因为疫情缘故,王圆圆一直没回过河南老家,平时想9岁的女儿了,只能打电话视频。今年暑假,女儿来上海和她团聚,但只待了一个星期就回去了,“我工作太忙了,实在没时间陪她”。

当保洁员两年多,王圆圆坦言有苦也有甜。有时遇到列车晚点,打扫的时间很紧张,有的旅客上车后看到她们还在打扫,就会不理解甚至埋怨,这种时候会觉得有点委屈,但更多时候,看到旅客走进自己打扫得干干净净的车厢,心里会有种成就感。“保洁员这个岗位虽然很平凡,但我们的工作也在为千千万万的旅客出行提供保障。”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文 施剑平/图、视频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