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联手为杨浦孩子辟一处“共享空间”,为童年留下一个“桃源”
2021-09-24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图

走进“舒屋”前,徐奶奶眼里的阳阳(化名)爱对长辈吆喝,妥妥的一个叛逆期少女;走出“舒屋”,孙女说话变得轻声细语起来,变得更有礼貌了。一个夏令营结束,阳阳发生了显而易见的变化。

外婆口中的“舒屋”是全国首家专注于朋辈心理支持、以关怀青春期成长为主题的社区青少年成长中心,坐标在上海市杨浦区延吉社区第一睦邻中心。成立的初衷是希望打造一个链接家庭和学校的“过渡空间”。经过三个月的试运营,“舒屋”已经成为孩子们爱去的好地方。“这还远远不够,我希望它能成为孩子们童年的回忆,若干年后,他们长大了到外地求学,甚至到国外深造了,偶尔也能回忆起这一处温馨的‘世外桃源’。”负责日常运营管理的复旦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李晓茹专业团队介绍说。

治愈土壤和水,而不是抓住一条条“生病的鱼”

日式简约装修风格,一整排的书,空中弥漫着香薰营造的淡淡香气,还有好听的背景乐,换上拖鞋,把手机放入“养机场”,一踏入“舒屋”就感觉十分治愈。

现在不少孩子压力较大,面临青春期叛逆,家长束手无策。孩子们有自己的小秘密,却宁愿埋藏在心里。为了给他们一个减压的地方,市文明办和杨浦区文明办委托同济设计院完成了“舒屋”的整体设计。场地有了,“颜值”还挺高,但邀请谁来管理呢?市区文明办的相关负责人想到了请李晓茹教授出山,联合复旦心理学系的志愿者团队给孩子们带去成长的源动力。

“你们能不能设计一个菜单?明确每年给孩子们提供多少场次的心理咨询、讲座、沙龙活动等。”按照传统的逻辑,政府采购项目得有一套“章法”。但李晓茹觉得,以“心理”之名,邀约孩子们到“舒屋”显得太过刻意。“这里不是一个心理咨询空间,孩子们必须和咨询师聊些什么,也不是正儿八经开展讲座的地方。这里无需预约,只要在规定时间内,放学后的孩子们可以背着书包来这里坐坐,哪怕做作业,或者独处也是被鼓励的。”

“我希望治疗的是土壤和水,让这个生态变得更健康,而不是抓住一条条所谓的生了病的鱼。也因此,‘舒屋’的官方学名是社区青少年成长中心,而非心理中心,希望它能融入青少年的生活方式,成为一个高校心理学研究的社区样本。”李晓茹的说法最终得到了市、区文明办的首肯。

不看重短期的收益,也不在乎干预了多少问题青少年。有了市区文明办对青少年长期成长理念的支持,改变在发生。李晓茹表示,“舒屋”的意义在于,青春的日子里不只有学业、烦恼,还应该有更丰富多彩的内容。一个心中有世界的孩子,会发现生活处处有惊喜,努力总有意义。

阳阳是“舒屋”开张后的首批受益的孩子。说起孙女的变化,奶奶的眉眼泛起了笑意,“变化真的老大”。暑期,年迈的奶奶走上两站路来接孙女,她拍下孙女和大学生志愿者老师的互动照片,欣慰地发现孙女喜欢这里。“老师们很神奇,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在夏令营结束那天,徐奶奶在“舒屋”门口像孩子一样哭得很厉害,因为她从来没有得到过孙女对她的认可。原本和孙女经常有冲突的她偶尔从老师口里得知了真相:原来,孙女一直觉得奶奶很伟大,只是还没有学会如何表达感恩。而秘诀,就是每天给她一个大大的拥抱。

同样受益的还有别人眼里的学霸女生,因为情感危机倍受困惑,在谈及这次经历时,仍每每处于崩溃的边缘。在这里,复旦的大学生志愿者给了对方足够的包容。

在小组活动的时候,通常是一位大学生搭配两位中学生。活动时,有人戴着口罩,抱着书在最后一排发呆。最终在大家的鼓励下摘下口罩,学会对视,迈出沟通的第一步。也有患有多动症的孩子在志愿者递给对方一只玩偶小鸡后很快就安静了下来,不再打断别人。

引导青少年在社区“微观世界”中,感悟生命意义

“李老师,我觉得生活真是没啥意思,爸妈辛苦养我,希望我考上好的学校,我拼命读书长大了再生一个像我一样的孩子,然后督促对方好好读书、天天向上,循环往复。你看,这样的生活太无聊了。”有一次,在聊天中,一名孩子向李晓茹抛出了这样的问题。“你差点就说服我了。”李晓茹直视对方的双眼,缓缓说道,“意义不是别人赋予的,是自己赋予的。这个世界是多元的,需要用另一种视角去思考所谓的循环往复。”

“在不少家长和孩子的心目中,学业是全部。他们的世界太窄了。通过和别人的交流,通过自我觉察,孩子们渐渐发现原来人可以有那么多种活法。而解决问题的方法论可能不是在解决具象的一件事上。”李晓茹告诉记者。

随着“舒屋”逐渐步入正轨,它还具备无忧岛、无限空间、竹蜻蜓驿站、零舍、PIE、棒棒堂、18号树屋等七大功能,引导青少年在社区这个“微观世界”中,感悟生命意义。

这里是无限空间,孩子们可以在这里看书、听音乐等,做自己想做的事。有的孩子聊着聊着触动了伤心事,可以到隔壁“零舍”释放心理压力。在无忧岛上,通过手工、音乐减压等活动,孩子们可以无忧无虑地畅玩。

杨浦区延吉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一期建设基础上,他们打算继续盘活室内布局,将“舒屋”周边公共区域纳入二期建设范围,增加无限空间、棒棒堂、竹蜻蜓驿站等功能,为未成年人及家长提供亲子活动、谈心交流等服务。同时,在睦邻中心的活动室、家长学校和实践室等场地设置共享空间,统一标识,营造共生共融的社区氛围。目前二期提升工程建设已接近尾声。

此外,他们还利用小区公共空间,正在建设芳香花园,取名为“18号树屋”,主要用于组织开展诵读、心理情景剧等活动,引导青少年回归自然、放松身心。

记者了解到,杨浦区文明办与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合作共建研究生、本科生实践基地,组建复旦大学“星辰”心理志愿服务队,让懂心理、会沟通的大学生成为青少年放眼世界的良师益友。服务队由复旦大学心理学系师生20人组成,主要承担“舒屋”日常陪伴、活动、运营等志愿服务,已累计提供志愿服务475人次。

“‘双减’政策下,我们希望为家有孩子的、身心疲惫的家长递上一杯茶,作为‘懂专业的邻居’,听他们聊聊养儿的不易,为他们出出主意。”李晓茹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图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