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开幕,明天起正式对公众开放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文 吴恺/图、视频
以“15分社区生活圈—人民城市”为主题的2021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今日开幕,明天起正式向公众开放。社区成为今年艺术季的舞台,从今天起至11月30日,全市众多社区展场将共同呈现一场“大秀”,秀场就是市民身边的生活圈。
主题演绎展 展示与互动、艺术与生活交
以“15分社区生活圈—人民城市”为主题的空间艺术季,将如何演绎生活+艺术?今年的主题演绎展就设在了社区更新的典型地标——长宁区上生新所。“15分钟社区生活圈·人民城市”“社区·元空间”“细胞计划·亚关系”三大板块,营造6个社区元空间,植入7件公共艺术作品,全面体现社区的多样性、特色性与成长性。
建筑物本身就值得细品。取名为“共”的主馆,利用的是上生新所停车场的带状空间,被设计师置入了一个数字木构工艺的拓扑曲面建筑。螺旋天窗以及透明的玻璃立面与对面海军俱乐部相互映衬。在面向广场的一侧曲面变形下沉出一组户外阶梯看台,让建筑具备了公共性和互动性。取名为“融”的副馆,意为联系、融合,运用了数字木构与机器人3D打印工艺,通过流动的曲面形式变化,建构出了一个沉浸式展陈空间。
走进馆内,一出出主题动画向公众解释了“为什么要构建社区生活圈”、“社区生活圈是什么”、“社区生活圈怎么做”三个问题。动画分为“理念篇”“宜居宜业篇”“宜游篇”“宜学宜养篇”“六共篇”五个篇章,100多个案例以视频和照片方式生动展示上海以及国内外社区生活圈的创新实践。
互动体验也不可少。馆内的环绕投影,以不同人群的一天生活轨迹,让人体验一把现在与未来、城市和乡村的美好生活场景。分布在上生新所各处的“社区盒子”,则以“动”“享”“艺”,分别对应社区中的运功、交往、文化生活。骑单车、练瑜伽,感受生活中的孤独与互联。名为“云”的3D打印艺术装置,以建筑机器人云3D空间打印技术,将抽象的城市轮廓转化为半透明的像素化网格,通过网格的疏密变化,呈现出都市天际线的动态形式。
主馆对面的广场上布置有一组艺术品,由上海青年艺术家苏畅创作,名为社石。作品借鉴中国传统山水观中自然元素的抽象写意表达,促进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有更高、更深的交流。位于园区东侧绿化内,是由以色列艺术家大卫·歌斯坦创作的雕塑,名为舞者1。作品融合了视觉艺术、音乐和诗歌等不同表达方式,体现生活的热情。这一“细胞计划·亚关系”的艺术展示中,国内外知名艺术家的七件作品将人们走入“社区生活圈”的同时,也能畅享艺术盛宴。
全市20处样本 鲜活展现15分钟社区生活圈之构建
本届艺术季主题演绎展选择上生·新所作为展场,正是因为此处正是15分钟社区生活圈构建的鲜活案例,历史街区的风貌和艺术作品相得益彰,同样又具有日常生活社区的烟火气。除了主题演绎展,这次艺术季最大的不同是将触角伸展到了全市各处,社区成为主角。
什么是“15分钟社区生活圈”?在《社区生活圈规划技术指南》中提出,以15分钟步行范围为空间尺度,配置居民基本生活所需的各项功能和设施。在上海市2035年总体规划中则提出,以15分钟社区生活圈作为上海社区公共资源配置和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配备较为完善的养老、医疗、教育、商业、交通、文体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宜学、宜养”的社区生活圈,努力推动实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
2019年起,上海选取15个试点街道全面推动“社区生活圈行动”,目前,全市已完成180余个项目落地。其中,本次艺术季也将展示2个重点样本社区——新华社区、曹杨社区以及全市其他18个体验社区。
按照“15分钟社区生活圈”出行、服务、休闲、特色、居住、就业六大版块,新华路街道提出打造“精品精致精细、宜居宜商宜业的花园社区、人文新华”的愿景。这个上海市率先开展“十五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试点的地区,以“小而美”展现出了独特的魅力。而作为全国第一个工人新村,以15分钟社区生活圈为指引,曹杨街道以百禧公园、环浜、桃浦河构成的公共开放空间体系为基础,串联曹杨公园、枣阳公园、兰溪青年公园等社区重要公园绿地,以沿线驿站复合社区服务功能,建设百姓客厅、自然课堂,弘扬新村传统文化,形成了贯通开放的河湖水网,多彩可及的公园绿脉,十全十美的美好生活圈,深入民心的宜居品质和美观亮丽的公共环境。
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副局长白雪茹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本届空间艺术季活动的一大特色是沉浸式的、动态的,“我们将展示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打造过程。”比如在新华街道,结合社区服务设施的改造设置了7处场景体验馆,包括安居、乐业、漫游、趣学、怡养的“五宜”主题馆以及共建共治体验馆,并组织“做一天新华人”“美好街区提案工作坊”等公众参与活动,与社区居民共商社区需求、共绘社区蓝图、共建美好家园。
据悉,这次“2021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作为自然资源部与上海市政府合作协议项目,也将通过艺术为社区空间赋能,向世界和全国人民宣传本市“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建设经验与成就,并进一步有效推动“人民城市”建设向更纵深的方向发展。“大城小圈”,将是这座人民城市未来想要有的样子。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文 吴恺/图、视频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