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高校首个“安全教育网络必修课”上线,反诈“金钟罩”助力校园无诈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泳均/文、图
近两年,网络诈骗的受害群体覆盖各个年龄段,上海大学生被骗人数已占所有被骗学生的53%。面对网络诈骗新形势,为让校园无诈,市公安局在上海师范大学徐汇校区开展了“尚警讲坛·高校开学反诈第一课”。记者在现场获悉,今日,全市高校首个“安全教育网络必修课”上线,每位上师大在校学生都必须修完这门课程才能毕业。
校园无诈 开学反诈第一课融合生动案例
“警察叔叔,万万没想到,我身为一名大学生,居然在网络上被诈骗了。”今日下午,在上海师范大学徐汇校区,由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学生和青年民警表演的反诈小品拉开了“尚警讲坛·高校开学反诈第一课”的序幕。学生和青年民警通过改编真实案例,用青年人喜闻乐见的幽默方式,让现场师生们捧腹不已,更在笑声中学到了反诈知识。
“近两年,网络诈骗的受害群体覆盖各个年龄段,其中90后人群占比达到62.7%。”在小品的最后,青年民警介绍道,大多数人认为中老年人更易受骗。事实上,作为互联网原住民的90后、00后等年轻一代,日渐成为诈骗团伙的主要目标。
刷单兼职几分钟内就能赚到几百元,听上去是不是很心动?然而,这背后暗藏网络诈骗。在反诈第一课上,市公安局文保分局的谢晔警官强调道:“所有的网络刷单都是网络诈骗!”围绕由刷单兼职、杀猪盘、购物消费等引发的网络诈骗,谢晔警官介绍了犯罪行为特征和作案手法,剖析了涉校典型案例,讲解了常见犯罪手段,传授了防范诈骗的基本知识。
谈及本市高校首个“安全教育网络必修课”,上师大人文学院的新生昂玥辰告诉记者,“我经常在群里看到一些刷单兼职的信息,一不注意就容易被骗。今后,通过安全教育网络必修课,我不仅能提高网络诈骗防范意识,也能将所学到的反诈知识告诉身边的人。”
青春不欺 青年民警化身学校安全辅导员
近两年,诈骗作案手法已呈现从电话、短信向网络发展的明显趋势。记者从市公安局获悉,以师生群体为例,该人群被骗手法涉及购买游戏装备、投资理财、兼职刷单、网络贷款等20余种,其中网购诈骗(47.3%)、兼职刷单(13.4%)、冒充熟人(10.9%)这三类诈骗手法占比最多。
面对新型网络诈骗形式,如何精准反诈?文保分局6位青年民警成为上师大学校安全辅导员,其中以90后民警为主。青年民警朱文涛告诉记者,“我能够作为上师大的安全辅导员,感到很荣幸。我本身就是上师大校区民警,平时也在参与反诈宣传的工作。如今成为学校安全辅导员,责任更重,我会更深入地了解和研究新型诈骗手法,比如杀猪盘诈骗和兼职刷单诈骗等多种诈骗形式的结合。”另一位90后民警朱之恒补充道,希望通过进入校园担任辅导员,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反诈知识。今后,我们还会侧重建设学生平安志愿者队伍,由民警牵头,学生参与,共同开展各类反诈宣传。
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大学新生是最容易上当受骗的,所以希望通过“尚警讲坛”开展开学反诈第一课,让学生们提高防范意识,防止上当受骗。
== 对话 ==
记者:学生如何防止网络电信诈骗,比如刷单兼职诈骗?
谢晔:首先学生对来历不明的邮件、电话、短信等要保持高度警惕,尤其是涉及钱款交易的,一定要反复核实。时刻牢记“三不一多”原则,做到未知链接不点击,陌生来电不轻信,个人信息不透露,转账汇款多核实,守好自己的钱袋子。其次,要牢记所有刷单都是诈骗,刷单涉嫌虚假交易,是违法行为。不存在低门槛、高报酬的工作。
记者:围绕杀猪盘这类情感诈骗,有哪些防范方法?
谢晔:首先,网络交友要时刻保持警惕,不要对陌生人投入过多感情和信任。此外,不肯见面却一直带你投资赚钱的网友,大概率是诈骗。最关键的是,学生们千万不要在诱导下,下载投资和博彩平台。
记者:如果发现自己被骗,如何做可以最大限度减少财产损失?
谢晔:一旦发现自己被骗,记得快速做到以下几步。首先是要准确记录犯罪嫌疑人的电话号码、聊天工具账号(QQ号微信号)。其次,要准确记录对方提供的收款银行卡号、支付宝等信息,保留固定相关转账证据。随后,立即拨打110报警,快速准确提供以上信息,提高止付被骗款的及时性和成功率。最后再到属地公安机关报案,以便警方开展后续工作。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泳均/文、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