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日,大学生跟着国家级大师学非遗
2021-10-05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图

仿青铜面像、飞天小猪、紫气东来牛……这个国庆,版专的师生们过了一把非遗瘾。在学校老师、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陈海龙的手把手指导下DIY印纽。

今年国庆,为响应教育部鼓励广大师生就地过节的倡议,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宣传部与艺术设计系陈海龙大师工作室联合推出了“方寸之间的艺术——印纽”,让大学生能与传承了几千年的中国传统非遗文化近距离接触。

 走进非遗课堂 

下午时分,走进版专营口路校区小平房108匠心工坊,学生已经坐得满满当当。报名人数超得有点多,一张长桌已经容不下学生,只能分桌听课。

上课的陈海龙来头不小。他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当代象牙篾丝编织创始人、上海印纽雕刻代表人物、知名雕刻家。不仅在雕刻领域独树一帜,在陶艺方面的创作作品也是可圈可点,也是当代原创紫砂壶探索者。

二楼陈海龙大师的工作室里陈列了许多他的作品,其中2010年紫砂作品《成功、精彩、难忘、祈福》获“迎世博纪念品全球华人设计大奖赛”紫砂类唯一大奖。在一个玻璃框里,12枚海派印纽生肖章将12生肖雕刻得惟妙惟肖。

陈海龙娓说,印纽为印章之首,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就有关于印纽的记载。古人印玺随身携带,或佩于腰,或系于臂,因而就在印章顶部钻个圆孔,用绳子将它穿系起来;或者随其所好,在印章的顶部进行简单的形象雕刻装饰,后来成为一种审美的必需,于是就产生了“印纽”。

陈海龙一直推崇的海派印纽雕刻融合借鉴了牙雕、砖雕、木雕、玉雕、石雕等手法,仅印台雕边就有缎纹、龙形纹、水波纹等10多种,题材更趋广泛,在传统古兽的基础上,又形成仕女人物、鸟禽山水、花果鱼球等内容,甚至还出现了“鸟笼”造型。

 制作专属印纽 

陈海龙建议学生们做一枚自己的专属印纽。图案造型不设限,只要自己喜欢就行。过2个多小时的精心制作,一位男学生捏出了一款超级萌的飞天小猪,被大家争相欣赏。有个女生按照手机上的图片像模像样地雕了一个迷你版的青铜面像,连陈大师都给她点了个赞。“你是不是学过?有基础吗?” 

有位老师的女儿,更是几个小时静下心来,和妈妈一起上色制作小茶盏。“她从上午玩到现在,非常投入。”妈妈告诉记者。

国庆节没有回家的该校大三学生、非遗大师班社团前社长楚钊君,作为大师的“助教”忙前忙后指导同学们制作印纽。

“这次报名的有四五十名同学,但因为场地有限,只能容纳30名左右的学生。没有报名成功的学生我们会邀请他们参加其他非遗体验课。”陈海龙女儿、该校艺术设计系教师陈易表示,“方寸之间的艺术——印纽”活动是“匠心在校园”系列活动的第一期活动,接下来他们将定期邀请不同类别的非遗大师为学生们传授非遗传统技艺,让更多学生爱上非遗文化。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图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