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群青年学子节假日里讲述烈士故事
2021-10-06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实习生 凌睿/文、图(除署名外)

国庆佳节,不少人都会选择和家人朋友一起外出游玩,而在松江烈士陵园内,仍有一批身穿红白马甲的志愿者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以最饱满的情感向来访者讲述一个又一个的红色故事。他们是来自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松江烈士陵园志愿讲解团的学生志愿者,在今年国庆期间为参观者提供讲解服务。

 做烈士故事与参观者的纽带 

讲好烈士故事,做陵园上的星星之火。今年9月26日至10月7日,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松江烈士陵园志愿讲解团的人员安排早早确定。

“选择在9月30日烈士纪念日以及国庆这段时间来做讲解,更能感受到这两个时间点有着特殊的意义。”志愿者于佳鑫这么想,大多数志愿者也都这么认为。

在国庆当天负责最后一个展厅讲解工作的黄佳琪,还在讲解的最后加上一段“国庆限定”结语:“今天正值祖国母亲72岁生日。正如9·30烈士纪念日设立的初衷所描述的那样:将烈士纪念日定在国庆节的前一天,就是让全国人民永远不忘无数先烈的前赴后继、奋勇献身,才有国家今天的繁荣富强、文明进步。没有烈士们用生命铺就的革命道路,也就没有今天欣欣向荣的中国。让我们接续奋斗吧。”这亦是她相信在国庆假期作讲解志愿者更有特殊意义的所在。

受访者/图

虽然是首次担任志愿讲解员,黄佳琪对于这个身份却早已有了自己的思考:“比起‘讲述者’,我更倾向于‘烈士故事与参观者的纽带’说法,要将值得铭记的历史一代代传承下去。”

在讲解工作过程中,黄佳琪接待了形形色色的来访者,其中既有老党员,也有二三十岁左右的青年人。作为讲解员,她能够通过对参观者的神态和肢体动作的捕捉,解读出他们对于眼前展品及自己讲述故事的态度与理解。“我把自己视为‘媒介’,将故事讲给他们,让听者有一些想法和感悟,这就很有意义。”

 鲜活历史带来更多震撼和感动 

国庆当天,志愿者们还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参观者。

午饭后的黄佳琪刚回到展厅,便有一位年龄相仿的女孩上前询问:“我爷爷当年的家书展示在哪?”听到“家书”,已经将所有讲稿和参观路线都烂熟于心的黄佳琪,便将女孩及其同行者带到了展示家书的红色长廊。一问才知道,女孩是抗美援朝烈士鲁锦清的孙女。

最近,松江烈士陵园精心打造红色长廊,并推出“初心之红色家书展”。通过前期征集、梳理,此次共展示9位烈士的家书及部分日记摘要。在这一封封红色家书中,有的书写了舐犊情深、血脉相连的牵挂与思念,有的书写了为国为民、视死如归的大忠与大爱。

鲁锦清烈士是一位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烈士。他参军的时候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小的刚满周岁,大的也才3岁。当时他不顾妻子的反对,和同村的热血青年一起报名参军,后来牺牲在了朝鲜战场上。

这份展示在红色长廊的家书中,除了军营生活外,鲁锦清始终提及的是他的两个孩子:“我知道要跨过鸭绿江到朝鲜最前线的岗位上……一路上前行了二十多天的路程约有一千余里,经过了几次大雨并受到了敌机凶猛威胁,我们都发挥了自己的一切才能克服困难到达部队目的地……我心中觉得非常光荣,责任重大。你接到这信不必挂念,你在家自己和两个小孩身体保重!”“希望你在家中好好把小孩抚养成人,将来变成对国家有用的人,这都是我们的幸福”……

亲眼见到前来祭扫的烈士家属,看到了故事背后的人,黄佳琪感慨良多:“见到他们的那一刻,更加确信自己所讲述的故事实实在在发生过。”

 青年学子更需铭记历史坚守信念 

黄佳琪还被陵园内新设的消防烈士纪念馆前的留言墙吸引了注意力。其中一张粉红的便签上留下了来自烈士家属的寄语:“朱建明儿子,今天爸妈来看你了。”还有一张便签上留有一个孩子稚嫩的笔迹:“我爸爸曾经也是一名消防员,我很自豪!”

“这些使我深刻地感受到,烈士离我们并不遥远。他们是有血有肉的人;他们可以是你、我、他,也造福了每一个你、我、他。”黄佳琪说道。

在一天的讲解工作结束后,这群志愿者们大多会在离开之前重走一遍烈士陵园,带着更深的感悟与这里说再见。

志愿者赵薇说,涌上心头的是震撼和感动:“看到普通公众心系烈士,在乎这些故事,就会觉得自己的工作很有价值。”

自2011年始,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在重要节假日就会组织志愿者前往松江烈士陵园,提供接待、引导、讲解等志愿服务。

“希望我们这一代青年人能更多地了解这些历史故事。如果不去了解这些故事,很多人会身在福中不知福。只有真正听过和走近这些故事,才能更加清楚地体会到现如今国富民强是多么来之不易,也更加明确自己肩负的时代使命。”该志愿服务项目学生负责人杨玉麒说。

已经大四的严文雯也对松江烈士陵园的志愿服务印象深刻:“担任了讲解员,首先能让我们青年学子巩固对红色革命精神的学习,促使大家自发地加深对可歌可泣的中国革命史、了解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的大义的理解,这很有教育意义,同时也能进一步鼓舞激励新时代的青年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这场由历史、精神、信念共同织就的旅程,也是由讲解员与参观者共同完成的,青年讲解志愿者们相信,在相互影响、相互打动下,最终指向的必是思想与觉悟的共同升华。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实习生 凌睿/文、图(除署名外)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