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有首个中文全译本《资本论》初版,还有讲述爱国故事的校史石碑文物
2021-10-08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校史馆是每一所学校发展史、精神文化等集中展示的重要平台和窗口。为迎接华东师范大学建校70周年,华东师范大学新校史馆今天揭开面纱。新校史馆通过图文、视频、实物、互动等多种方式,全面生动展现华东师范大学70年的建校历史和142年的办学历程,一批重磅展品将随之对外展示。

一睹郭大力首个中文全译本《资本论》初版

新校史馆在华东师范大学前身“大夏大学”实物部分,重点展示了校友郭大力所译首个中文全译本《资本论》初版。1938年,在华东师大前身大夏大学校友郭大力历经数年的艰辛努力下,《资本论》首个中文全译本问世。

《资本论》被誉为马克思一生最伟大的理论著作、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中光辉灿烂的科学巨著。《资本论》中文全译本极大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传播,使马克思的这部伟大著作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

在大夏大学期间,郭大力主修哲学并认识了不少进步人士。尤其受哲学家李石岑老师的影响下,郭大力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并尝试翻译《资本论》。第一次国内革命的失败,更是让郭大力深感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中国革命的重要意义,并决心要将马克思的重要著作《资本论》,完整地译介给中国人民。

郭大力翻译《资本论》的过程虽然充满艰辛和苦难——既有国民党当局的压制,也有居无定所、贫困和疾病的折磨,还有译稿在日寇炮火中被焚毁的灾祸,但他排除万难完成了翻译工作。1938年8月至9月,郭大力、王亚南翻译的《资本论》首个中文全译本在上海出版,《资本论》这部马克思主义经典巨著终于以完整的面貌展现在中国人民面前。

校史石碑文物讲述办中国人自己大学的爱国故事

新校史馆“光华大学”实物部分,重点展示了《王省三先生暨费佩翠夫人昭德之碑》。这块碑石是华东师大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校史石碑文物。

这块石碑为华东师大前身光华大学在建校五周年之际,即1930年6月3日校庆日竖立的纪念亭和纪念碑,系为表彰外交家王省三夫妇捐赠沪西家族田地为校地而立,以表垂之久远。

碑高153cm,宽66cm,厚11cm;碑身文字由光华大学国文系教授、钱锺书之父钱基博撰写,童斐(字伯章)书写并篆额。碑刻整体完整,仅少量文字漫漶不清;该碑原竖立在光华大学大西路校园(今东华大学)内的碑亭内。

然而,1937年“淞沪抗战”爆发,光华大学遭遇日军毁灭性轰炸,碑亭、碑座以及校园建筑被炸,石碑也由此下落不明。一直到2019年5月24日,华东师范大学校友郭廷芳、张束夫妇向学校捐赠此碑。原来,碑身意外在豫园附近的民宅花圃重现世间。

记者了解到,石碑不仅颂扬了王省三先生捐地办学的爱国义举,而且见证了华东师大前身光华大学创办的历史过程,是可遇不可求的珍贵校史文物。原来,石碑背后,隐藏着一个实业家对民族教育的深情;一群有志气的中国人收回教育权、创办中国人自己大学的爱国故事;还有管鲍之交的王省三与张寿镛共同缔造光华大学的感人故事。可以说,没有王省三,就没有光华大学。正是他捐出自家在上海大西路(今延安西路)65亩墓田作为校基,才有了光华大学后来的传奇。

创建新中国第一所社会主义师范大学

1951年10月16日,华东教育部部长孟宪承在华东师大中山北路校区思群堂内宣布:华东师范大学正式成立!

这一刻的到来经历了长时间的筹备。此次,在新校史馆,建校历程的故事也在此诉说。1951年7月12日,华东教育部正式报请中央教育部审批成立华东师范大学。7月18日,华东教育部分赴大夏大学和光华大学,向两校师生宣布:经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批准,以私立大夏大学、光华大学文、理科为基础,加上复旦大学教育系、同济大学动物系和植物系、沪江大学音乐系及东亚体育专科学校,合并成立华东师范大学。

此外,新校史馆还重点展示著名地理学家胡焕庸的相关事迹:胡焕庸提出的“胡焕庸线”、胡焕庸所著《淮河的改造》以及胡焕庸教授生前的影像资料等。而浦东机场选址、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青草沙水库等科研档案也将现身校史馆。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