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创造一个不能少,在行知实验中学,老师都有跨学科思维
2021-10-18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图

从7号线行知路2号口出来,沿着行知路走上数百米,来到行知实验中学。10月18日,学校里异常热闹。阔别一年的行知育才旧院在修缮后重新开启,穿着民国装的学生们分坐在文学组、音乐组、书画组等教室内上课,让慕名前往缅怀一代教育家陶行知的人们仿佛回到了当年先生执教的学校。

“求真”“创造”是先生当年留给老师们最宝贵的教育思想。今年是陶行知诞辰130周年,先生已经离开了我们几十年,但行知思想代代承袭。在学校内设有一个求真创造联盟社,老师们在社里学做“真人”,激扬创新思想,用青出于蓝胜于蓝的决心向陶先生学习。

  // 老师具备跨学科思维 //  

穿过长长的通道,来到位于校园内的行知育才旧院,这里是陶行知先生一手创办的育才学校于1947年4月自重庆迁到上海后,校舍旧址中至今唯一得以完整留存的历史性建筑物。

70年前,这座四合院即是育才学校诸位先生居住并工作的院落;70年后,这里已成为学陶师陶的重要基地。修缮整葺后的行知育才旧院,白墙黑瓦、四周绿树环绕、古朴幽静;百年的广玉兰树遒劲苍翠,生机勃勃;树丫间悬挂的育才铜钟,斑驳古拙,顺着绳索拉响育才钟声。

七十多年前学校上下课时的悠扬钟声,回荡耳畔。岁月悠悠,时隔70余年,走入育才旧院,一方天井之中,摆放着的“哲思砚”厚重而简朴。沿革厅、沐陶厅、育才厅和实验行知厅四个部分则还原了当时的教导处、艺术教室及教师宿舍。

记者走入一间艺术教室,那里几位“小陶子”正在美术老师徐强和艺术老师潘小萍的带领下学核雕和篆刻。上艺术课前,潘小萍考究地在古琴状的香盒里燃起了沉香。四壁都是国画、师生们穿着民国风的服装,让人仿佛梦回那个年代。

徐强是学校的美术老师,业余潜心核雕,这门爱好如今被学校挖掘出来,也成了学生们的兴趣课。只见一男一女两位学生正在核上微雕水果、山水。徐老师拿起一枚核雕的佛手,栩栩如生。他又展示了女学生雕刻的麒麟,同样颇见功底,外行看不出来竟是学生作品。“这名女生有潜力,真心雕得不错。”

潘老师向记者展示了桌上的印花。“这是学生们上第三节课时的作品,一开始他们刀也不知道怎么拿,后来像开了挂似的。”潘小萍的本职工作是做篆刻的,她是被校方特邀来给“小陶子”上艺术课的代课老师。

在文学组的教室里,几位“小陶子”则通过投影在上文学课,墙上的简介介绍了昔日陶行知创立的各个社团。而音乐组的教室里,初一学生惠怡扬弹着钢琴为其他“小陶子”们伴奏,大家哼唱起了陶行知作词的《手脑相长歌》。

“陶先生当年曾在学校设立了文学组、自然组、新闻组、社会组等,就是各种兴趣小组,相当于现在的社团。可见,当年陶先生的理念是很先进的。”行知实验中学教科室主任周燕告诉记者。

她还介绍说,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之一就是创造。因此,他们要求老师都能具备跨学科的思维。“比如我们学校的青年名师陈岭,原来是一名物理老师,后来转而开始钻研科技、跨学科,慢慢地在整个上海崭露头角,成为校外拓展课的首席教师。美术老师徐强潜心微雕艺术,在核雕这块有自己的见解,也开设了跨学科的社团。地理老师米雪在地理上教学比较优秀,但她同时也在科学影像学领域拿到了全国和全市的很多教学奖项。她的跨学科社团——科学影像社团受到学生们的追捧。”

在周燕看来,时代变了,但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没有变。现代的老师照本宣科是行不通的。“比如现代的语文老师,可能还要懂美术、音乐等美育方面的知识,具备跨学科的意识。”

  // 行知教育理念后继有人 //  

这些年,一代又一代的新教师青出于蓝,在这里成长。周燕告诉记者,为了传承陶行知的教育理念,他们通过五大方法来培养新教师。“第一、我们所有新进的老师需要去上海市陶行知纪念馆参观,借此了解陶先生的理念。第二、新进的教师和老教师实现‘青蓝结对’。第三我们有个六个导师组建的明师工作室,提出让老师们做一个明白的老师。这些明师都是我们学校市级、区级的学科带头人,通过带教青年教师,让他们尽快成长。第四是我们要求所有的青年教师参加学校的求真创造联盟社,承袭陶行知教育思想,做一个真人,创造教育理念,通过采访校友,得到更多陶行知思想的熏陶。第五是设立青年成长沙龙,每个月开展一次主题活动,青年教师探讨教学中的困惑。”

除了行知实验中学外,陶行知教育思想也在宝山其他学校传承。上海市行知中学校长杨卫红表示,上海市行知中学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亲手创办的学校。近年来,学校坚持“五育并举”,从陶先生的“生活教育”和“创造教育”中寻求结合点,探索“五育融合”实施路径,开展“以一育带四育”为特征的新时代“劳动教育”。

杨卫红介绍说,为更好地开展“手脑相长的实践创造性劳动”,学校分别与复旦、交大、同济等院校合作建立了数制工坊、河口海岸学创新实验室等12个陶行知“生活教育”实践基地。一方面,学校依托实践基地建设劳动教育课程。例如,在智能机器人创客中心开发了学生修理工具的劳动课程;在智能制造实验室中,学生参与工业4.0工厂流水线工作,体会劳动的辛苦、价值和意义。另一方面,鼓励学生通过劳动实践开展研究性学习。例如,在“基于落叶微生物发酵生态砖的制作”课题中,学生利用落叶制作生态砖并播种植物;再如,“壁面爬行清洗机器人的制造与优化”“橙子皮去油污的机理探究”等课题生成于家庭劳动,又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创造性劳动,在课题研究中养成学生的劳动思维和创新意识。

宝山区教育局局长张治介绍说,陶行知先生虽然离去75年了,但是他始终在参与并见证着宝山教育的变革与发展。宝山学陶师陶,一是要践行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二是要创新发展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现在我们的教育现实与陶行知那个时代有天翻地覆的变化,我们面对的是后工业时代的来临,是数字时代与智能时代的交汇,独生子女、数字土著,我们正直面学习的动机危机,我们要秉承陶先生的创造宣言,坚持立德树人的初心使命,创造更具特色的未来学校新样态。当下我们将以教育的数字化转型为抓手,积极探索形成教育数字化全面赋能教育综合改革的发展新格局。”

宝山区委书记陈杰表示,陶行知先生和上海、和宝山有着不解之缘。1932年,陶行知先生在宝山大场创办山海工学团。多年来,先生的教育思想、红色情怀,始终在这里脉动,对宝山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纪念陶行知先生,就是要发扬先生的爱国精神、求真精神、创新精神和奉献精神,践行“生活教育理论”,深化“社区小先生”等创新举措,加快育人方式变革、未来学校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更好推动宝山“上海科创中心主阵地”建设。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